天雨粟鬼夜哭是出處於《淮南子·本經訓》。
原文是: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雲,神棲昆侖。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故周鼎著倕,使銜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為也。
釋文:以前蒼頡創造文字,上天擔心從此詐偽萌生、去本趨末、棄耕作而務錐刀、天下缺糧,於是降粟雨;鬼恐怕被書文所揭發,故夜哭。
伯益發明掘井,龍擔心水源幹枯而登空離去,山川百神也遷移昆侖棲身。這正是智能越多,德行越薄。所以周朝制造的鼎上鑄著巧匠倕的圖像,讓他銜著自己的手指,以說明過分的智巧是不可取的。
擴展資料:
《淮南子·本經訓》的作者:
劉安(前179—前122),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沛郡豐(今江蘇沛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歷王劉長之子,襲封為淮南王。好讀書鼓琴,善為文辭,才思敏捷,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
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寫了《鴻烈》,後稱該書為《淮南鴻烈》或《淮南子》,著作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於壹體,博大精深,在亞洲和世界上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