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收集整理了哪些文化典籍?
孔子是生活在春秋末期的文化名人。歷史上孔子創辦私塾。“精通六藝者七十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為了編撰教材,搜集整理了當時現存的文化典籍,“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改序”。六經中的詩、書、易、春秋作為壹部詩集,在孔子之前就已出現,而且大部分成書於西周,反映了西周的社會生活。墨子見詩,曰:“詩三百誦,詩三百弦,詩三百唱,詩三百舞。”(墨子·孟珙)孔子在《論語》中經常提到“詩三百”,認為詩中“多知鳥獸草木之名”(《論語·楊勝》)。《尚書》的大部分內容也是在孔子之前形成的,孔子對《尚書》的整理是《書傳序,自唐虞至秦妙之時》(《史記·孔子世家》)。易經的內容也很古老。據說經典的部分是春秋以前產生的,傳記的部分是孔子寫的。《孔家史記》說:“孔子喜易經較晚,先後序錄,教蔔,文言說,讀易經,魏編。”《春秋》是壹部關於石舟和諸侯國的史書匯編。雖然記述的是魯的歷史,但涉及的是當時周王室和眾多諸侯國的歷史。在孔子之前,周氏和各諸侯國就有史書,通常稱為《春秋》。同時,墨子也曾看過數百國的春秋,如《周氏春秋》、《顏氏春秋》、《宋氏春秋》(墨子明鬼)。晉國的醫生韓達給魯春秋看病。《國語·於今氣》雲:“羊舌腫而學春秋。”《國虞初虞上》中的沈叔石建議太子“受春秋之教”。至於“禮”“樂”,孔子之前也有記載。《論語》記載孔子比較夏商周之禮,曰:“殷得而失,因夏禮;周的得失也因而為人所知。“《論語·巴蜀》記載孔子將舜的韶樂與周的吳樂相比較,認為韶樂完美,吳樂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