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楊上善將《內經》的《素問》《靈樞》合在壹起進行分類編排。這就是《黃帝內經太素》。由於該書《素問》的經文保存了王冰改動前的原貌,所以,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唐朝時,王冰不僅將《素問》重新整理編次,刊正謬誤,而且還補入運氣七篇,並加以註釋。於是,《素問》開始以二十四卷本行世。
明朝時,馬蒔通註《內經》全書,即:《黃帝內經素問註證發微》《黃帝內經靈樞註證發微》。此時,將《內經》分類並註釋的,是張介賓的《類經》,全書***分12大類,390目,不僅註釋義理周詳,而且明白曉暢,因而,是現存全部類分(《素問》《靈樞》最完整的壹部書。
除以上註家與註本外,《黃帝內經》比較著名的註家與註本,還有元朝時滑壽所註的《讀素問鈔》,這是《素問》的摘要選註本。而《黃帝內經素問集註》《黃帝內經靈樞集註》這兩種註本,則是清朝時的張誌聰及其門人集體註釋。他們的註釋,不僅取其精華,厘正誤說,且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