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的拼音:
刀dāo、槍qiāng、劍jiàn、戟jǐ、斧fǔ、鉞yuè、鉤gōu、叉chā、鞭biān、鐧jiǎ、錘chúi、抓zhuā、鏜táng、槊shuò、棍gùn、棒bàng、拐子guaizi、流星錘liuxingchuí
擴展資料: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在我國古籍記載裏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十八般兵器”是戰國時代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其實這些兵器的出現比黃帝、孫臏、吳起時代要久遠得多,至少在中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為了防身和狩獵需要,就開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壹類原始的兵器(不妨說也是生產工具)。在我國各地新石器時代的個文化遺址中,還發現了用石料、獸骨和蚌殼磨成的箭鏃。
到了商代,我們的祖先開始使用青銅鑄造刀、槍、鉞等兵器。戰國時代,懂得使用鐵來鑄造制兵器。到了漢代和魏晉時期,由於我國南方冶金事業的進壹步發展,開始普遍使用鐵和鋼鑄造刀、槍、劍,各種各要的兵器也開始多了起來,南北朝以後,銅制的兵器就看不到了,都由鐵和鋼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備定型。
參考資料:
十八般兵器-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