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彤朝考雖未得官,但獲得到壹個“直隸~'判”的虛銜,吏部給他發了壹個證書,花去四兩銀子。其時正值維新變法,王錫彤壹路上經過諸多通都巨埠,盡情遊歷,大大增長了見識。
王錫彤居家授徒凡8年,1892—1897、1899壹900,1900年初他照例開塾授徒,設塾普渡庵,學生中還有數名是慕名而至的新生。七月舊歷,因義和拳起事,王錫彤應河北道岑觀察之邀,告別私塾,偕同李敏修至武陟籌議團防。王錫彤在河北工作十分賣力,日記雲:“余以壹鄉貢士受本道觀察知遇,歡如魚水,誼若昆弟,當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凡籌防局之募勇籌餉,余無不參預者。”
—遂此,王錫彤與官吏和政治結緣,徹底告別了塾師職業。義和團運動平息後,岑觀察聘王錫彤為武陟致用精舍助教,王繼續滯留河北,從壹個鄉村塾師變成了書院的老師。擺脫了塾師身份的王錫彤,繼續在教育行業中努力奮鬥,並逐漸走上了創辦地方新式教育之路,由壹個傳統士子成功地轉型為壹個新式知識分子。王錫彤轉型的主要經歷是:1902年受聘任盂縣主講溴西精舍山長,在講授儒家基本經典的同時,他還傳授壹些工礦業、紡織業等現代工業知識。1905年舉子身份消解後,他與時俱進,回到汲縣,以開風氣之先的勇氣,與李敏修等人主持商立初等小學堂招生考試,該學校實為衛輝興辦新式實業學堂之始。
稍後,衛輝府、汲縣當局凡涉及新教育之事,均邀請王錫彤參與。除了在家鄉創辦多所新式學堂,王錫彤還將自己以前的私塾辟為女學堂,召數十名女童入校,由其妻督理。他自述毀家興學道:吾鄉之立學堂,余與李敏修之力為多。然邑僻民愚,驟難通曉。且拳亂後教堂立鄉,人以教堂、學堂並為壹辭。於是以學為洋學,辦學人為奉洋教。余與李敏修乃為鄉人捃責,體無完膚。壹日竟集無賴數百人,叫噪於門。幸鄰舍相助,有奔告者,有為閉門者,有出勸者。既不得逞於我家,遷怒李敏修家,肆蹂躪焉。
余得急電回裏,母處之坦然,且曰:“促步無緩響,既興學矣當然。”毀家時府縣兩官鹹來慰問,余仰體母意,惟自引咎,以失德鄉裏相謝。於此狂風驟雨,人人以為將興大獄者,卒以叩頭服罪了之。王錫彤的子弟們也和他壹道,不再沿襲傳統士子的人生模式,而接受新教育,從事新職業。1905年長子王澤敷赴保定師範學堂肄業,次子王澤斂考取官派赴日留學生,其弟王錫齡任汲縣官立高等小學堂堂長,並兼科學教習。王錫彤因為創辦實業學堂,後慢慢步入實業界。1906年他應禹州知州曹廣權之聘,主講禹州三峰實業學堂,任禹州三峰煤礦公司經理。1909年王錫彤應袁世凱之邀,充當袁的幕僚,正式告別教育界,成為官場和實業界中人。 王錫彤(字小汀,1866~1938,汲縣,衛輝)在禹縣經營三峰煤礦,頗為得法。在反對福公司的運動中,被推選為地方領袖。1906年,王錫彤號召地方精英在開封商議成立礦務研究會,與福公司交涉豫北礦權案。1909年礦案交涉移至北京,王錫彤被推選為四名代表之壹,赴京參與談判。在1908年有關王安瀾(字靜波)的行述中,王錫彤有壹段記錄表明,他已經在這壹時期結識了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
又以中國貧弱,由於實業不興,交通不便,既與王君青選、靳君法蕙創辦憑心公司以興煤業;復與在省同誌設立鐵路研究會,籌畫河南全省路政,挽救利權。百計經營,卒舉劉右丞果為總理,袁參議克定、王觀察祖同為協理。開會集股,拮據萬端。人方以為河南振興,先生實與有力。
王錫彤也是在鐵路研究會成立後,辭去三峰煤礦的職位的,並參與到修建洛潼鐵路的勸股集資活動中,任洛潼鐵路公司的駐汴總協理。而袁克定也是該公司的協理,二人自當相識。
王錫彤結識袁世凱則因後者1908年年底的罷官。起初,袁世凱在王錫彤的家鄉汲縣西關買了宅子,罷官後即寓居於此。王錫彤的壹位好友王肖庭寫信告訴他與李敏修當前往謁見,並要求他們聯合汲縣士紳***同維護袁世凱,以免無聊政客、報館訪事人前往打擾。此時袁世凱在河南士紳中的印象如何呢?
袁宮太保者,吾輩平日所認為收拾中國最適宜之人也。當其在位時,轟轟烈烈,吾輩不便趨謁,致蹈攀附之嫌。今垂翅而歸,憂讒畏譏,又適在裏門,即論鄉鄰之誼亦當致地主之敬,況平日崇敬之人乎?
為此,王錫彤訪到何蘭芬,托他作介紹人。這何蘭芬也是汲縣人,為袁世凱的舊屬,曾為新建陸軍糧餉委員,並為袁世凱在汲縣馬市街購得這處寓所。王錫彤與李敏修謁見袁世凱是在宣統元年正月初四。雙方相約不談國事,然談及實業時,王錫彤介紹了三峰煤礦的情況,頗得袁世凱的嘉許。加上是春節,交談的氛圍很溫暖。
袁公方五十壹歲,須發盡白,儼然六七十歲人,知其憂國者深矣。惟兩目炯炯,精光射人,英雄氣概自不能掩。
不久,王肖庭(王祖同1889-1920,鹿邑人,進士)外放江西饒州府知府,到汲縣謁袁世凱。袁氏言,“官可不作,實業不能不辦”,並問及王肖庭同鄉中何人有知識才具能力辦實業。王肖庭推薦了王錫彤。袁世凱說:“余知之槃槃大才也,第恐不肯助我耳,君為我招之。”
於是王肖庭趕到開封欲與王錫彤相見,誰知後者已到京城參與豫北礦案交涉,只得以書信相勸。王錫彤這時也頗為矛盾:
余思礦務、鐵路皆實業事,年來跳身其中,已不作師儒身分矣。唯袁公所創如京師自來水公司、唐山洋灰公司、灤州礦務公司,皆采用新法,規模宏大,余之經驗不胡足副之。因之躊躇,商之同行諸友,惟葛德三贊成余往,杜友梅則疑之,胡石青不加可否。
看得出來,王錫彤此時對投身實業已做心理認同,但對袁世凱的實業,只恐自己難以應對。於是,他又回家問母親,未料母親比他要堅定得多:
袁公天下豪傑,汝平日所傾佩者。今既見招,奈何不往?且京津雖遠,較禹州近也,火車暢行壹日可達。何時思我何時可歸,我若思兒亦可電召,何憚也! 盡管王錫彤壹百個不樂意,甚至對李敏修(汲縣進士)讓他棄儒從商的建議大為光火,但他還是去了禹州三峰煤礦。其實,多年來他早已對科舉和仕途感到極大的厭倦,而周圍那些身為京官的朋友的陸續回鄉更讓他對晚清北京官場的多變和基層京官的生存艱難有了更深的了解。李敏修就是其壹。另壹位好友新鄉人王靜波在做翰林院編修時也是“年年在乞丐中度日”,不得已回籍辦學。
王錫彤因和好友們創辦經正書舍而聞名鄉裏,為此三峰煤礦的創辦者禹州知縣曹廣權托人請王錫彤前去管理煤礦。那時,京漢鐵路已通,巡撫陳夔龍奏請將鄭州開為商埠,設為直隸州,鼓勵地方商業貿易的開展。王錫彤途經鄭州時發現,往來鄭州的商人非常多,但“本處人若罔聞知”,為此他十分感慨本省風氣之閉塞。
王錫彤非常出色地經營了三峰煤礦,通過引進現代機器,改變土法開采,扭虧為盈。史料上指出三峰煤礦是河南第壹家近代企業,正是因為它首先嘗試用機器替代人工開采煤炭。
英國福公司是河南第壹家外資煤炭企業,對於王錫彤而言,幸運的是,福公司投資在豫北,從而沒有成為三峰煤礦的競爭對手。
福公司的直接競爭對手是懷慶人靳法蕙。早些年靳法蕙也曾熱衷功名,因屢次科舉不中,才轉念“壹國文教,實業其主,文學其輔,吾鄉有天然之富源,棄於地而不知采,縱久事筆硯,獵壹虛名,以為祖宗光,非吾誌也。”於是盡棄所學而專力於礦。
靳的憑心煤礦僅僅是豫北諸多土窯或舊式煤礦中的壹個。福公司的進入對這些土窯而言,是壹種毀滅性的威脅。但那時,憑心煤礦的經營不錯,福公司投資甚巨卻未有收獲。“外人鹹異君(指靳),爭思致君,月俸千金為贄。君辭焉,以為楚才晉用,喪吾國之利權而力役諸人,非國民天職所宜爾,故不為也。”為此豫中大吏,皆聞而賢之。
靳法蕙在民國不久後就離世了,而王錫彤後來成為袁世凱實業計劃的得力助手。籠統來說,在豫北三府,那些舊時代的知識人,有不少像王和靳壹樣,完成了個人的近代化轉型,他們在實業和新式教育中頗有成效。 抑齋自述 王錫彤 著,開封 :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1
抑齋自述 : 七種 [普通古籍] / 王錫彤編,民國間
清鑒前編 [普通古籍] : 四卷 / 王錫彤撰,民國間
抑齋讀書記 [普通古籍] : 正編三卷,附編三卷 / 王錫彤撰,民國間
抑齋文集 [普通古籍] : 六卷 / 王錫彤撰,民國28年(1939)
抑齋詩集 [普通古籍] : 四卷 / 王錫彤撰,民國間
抑齋詩文集 [普通古籍] / 王錫彤撰,民國28年(1939) 《清末民初的京師自來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