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炎帝和黃帝分別是誰的兒子?

炎帝和黃帝分別是誰的兒子?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壹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任姒(這裏說不通,他媽是黃帝大媳婦),壹日遊華山,看見壹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壹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壹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陜西的南部,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沖突。在阪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並,組成華夏族,所以今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後代」。目前史學界同時支持另壹種說法,即黃帝活動於黃河下遊,泰山西側,炎帝活動於黃河下遊,泰山東側,兩部落為了爭奪統治權,在阪泉也即逐鹿(兩者是指同壹地點,皆在泰山周圍)決戰,黃帝戰勝並流放炎帝於南方(後召回),開創了華夏壹統的局面。

炎帝是我國上古時代姜姓部落首領,號烈山氏或厲山氏,位於黃河上遊、渭河地區。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日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鑒》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於人,而天下***尊之。”

黃帝:

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壹位偉大的部落首領。黃帝姓公孫,因長於姬水,又姓姬。黃帝生於河南新鄭,逝於河南荊山,葬於陜西橋山。黃帝以他首先統壹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是開創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

新鄭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建都地,這不僅有許多系統的、明確的歷史文獻記載,還有大量黃帝的活動遺跡可尋,考古學文化、民俗文化、詩文、碑刻也都有很多資料可作佐證。新鄭是黃帝故裏故都,不僅在2000年來的歷史文獻上得到確認,而且在當代也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古都研究者和學術權威的認同。1992年、2003年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新鄭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兩次聯合召開學術研討會,許多專家學者經過研究確認黃帝誕生地軒轅丘、黃帝故都在新鄭。為此,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的三位會長都曾為黃帝故裏題詞。著名的歷史學家、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谷城題詞“軒轅黃帝故都”;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蕭克老將軍題詞“軒轅丘”、“中華聖地”;社會學家、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名譽主席費孝通題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聖地”,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還在黃帝故裏樹碑以作紀念。1998年,中國古都學會在新鄭召開學術研討會,也同樣確認新鄭是黃帝的誕生地、建都地。時任中國古都學會會長史念海教授為黃帝故裏題詞“中華第壹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