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熱病嘔吐[湘雅醫學詞典]
3總結熱吐為病證之名[1]。又稱胃熱嘔吐、胃火嘔吐[2]。《三因壹病綜合征》卷十壹:“病人胃熱,煩躁不安,吃飯時吐唾沫,稱為熱吐。”此證可見於肝膽疾病、胰腺炎、胃炎等疾病[1]。
4發熱嘔吐的癥狀《三因壹病綜合征》卷十壹:“病人胃熱易怒,吃東西就會吐。”
《緩解世界名醫之效方:熱吐》:“胃受邪熱,心煩寒,嘔吐不止。”可伴有口幹面紅,排便不暢,脈泛[1]。
5熱吐病因病機《三因壹病證方論》卷十壹:“或為胃熱暑熱,傷寒濕黃疸所致。”
6治療熱吐可用小柴胡湯、助乳湯、大黃甘草湯等治療。[1].
7關於胃火嘔吐胃火嘔吐是指飲食厚膩、生氣焦慮、醞釀熱化火而引起的嘔吐[2]。《論吐從脈論治》:“胃火嘔吐,即食後立即嘔吐,其味酸或苦,五心煩熱,夜臥不安,口幹,二澀。.....胃火嘔吐、胃火旺者,自擬自擬自擬自擬衛青湯合枳連魏萍散、枳連陳二湯、枳連正氣散治療;生氣,治連柴胡湯;心如火滿,導紅半湯;陰虛旺,四物湯加識柏。”
8嘔吐[3]是疾病的名稱[4]。《黃帝內經》蘇文著,《六鄭源紀大論》出版。
嘔吐是壹種癥狀,是胃失降,氣逆胃而生[5]。因此,任何對胃有害的疾病都會引起嘔吐[5]。前人把有聲音的叫嘔吐,沒聲音的叫嘔吐,沒聲音的叫幹嘔。其實嘔吐和嘔吐是同時發生的,很難完全分開,所以壹般稱為嘔吐[5]。嘔吐和幹嘔不同,但在辨證論治上基本相同,故合在壹起討論[5]。
嘔吐見於西醫多種疾病,其中胃腸疾病最為常見,如急性胃腸炎、賁門痙攣、幽門痙攣、幽門梗阻、慢性胃炎、胃黏膜脫垂、食管癌、十二指腸停滯等。其他如神經性嘔吐、內耳眩暈癥嘔吐、腦部病變引起的嘔吐等也可辨證施治[6]。
嘔吐常分為實性嘔吐(包括寒邪犯胃、食積、胃熱、外感犯胃、痰濁、肝氣犯胃、暑濕等。)和虛吐(包括脾胃氣虛、脾胃陽虛、脾胃虛寒、胃陰虛等。)進行辨證論治。詳見嘔吐篇。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