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的像史記記載的那樣殘暴無情嗎?各位,謝謝。
如何正確評價秦始皇統壹中國做了很多前無古人的工作,影響較大的幾項列舉如下:1。統壹文字語言,使之成為壹個民族的基礎,並延續至今;4.放棄分封制,設立郡縣,成為中國統壹後管理的標準模式,延續了幾千年;13.統壹貨幣和度量衡將極大地促進國內商業交流。4.車在同壹個軌道,路在同壹個距離,秦致路的修建極大的方便了國內交通;5.焚燒六國史書,客觀上統壹思想,避免因歷史問題造成國家分裂;然而,各國古籍的破壞,使得中國相當壹部分古文化斷層和古代史斷代,確實令人惋惜;6.靈渠的修建加強了對珠江流域的控制,使這壹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領土;7.修建長城,使其成為農業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天然分界線,長城將長期成為國界;8.遠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廣東納入中國版圖。9.北擊匈奴,奪回河套地區,使這壹地區永遠成為中國的領土。至此,中國統壹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已經確立。按照這壹段的歷史評價,他是中國的第壹個皇帝,是皇帝尊稱的創始人,是中國皇帝制度的奠基人,使中國進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帝制時代。他還使中國第壹次實現了政治上的統壹,形成了“車在同壹軌道,書在同壹語言”的局面,為後來的朝代尋求統壹奠定了基礎。但自古以來,秦始皇壹直是壹個有爭議的人物。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吞並了六國,還派兵南探北。史載“百裏之地俯首”、“北擴千裏”、“秦王掃六江”。根據戰國地圖,疆域幾乎是戰國七雄控制面積的兩倍。而且秦始皇“設郡”,註重被征服土地的統治和制度建設,不像其他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或羅馬的凱撒只強調征服,不強調制度建設;從而穩定了統壹的土地統治,為現在的中國版圖奠定了基礎。後人認為“貢獻大於秦煌漢武”。意味著秦始皇在成就上領先於漢武帝,這在歷史上是無與倫比的。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就十分重視法治。秦始皇繼承了這壹傳統,對法家人物韓非推崇備至。他曾感嘆“與他同行,則無仇”。依法獎懲將領。秦始皇雖然專制,自以為“我者天下”,但在秦朝仍然是依法治國。陳勝和起義,其原因是“秦律苛”,其罪當死罪,不得不翻案,但法律迫使人民造反。也不像後世“朱門酒臭路凍骨”因為腐敗嚴重,官逼民反。後來的儒家主張人治,治國不依法。壹句話就被君主決定了,但人治和阿諛奉承之風至今猶存。秦始皇開創驛站制度,修建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和由此產生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立縣”是中國采用先進的郡縣制取代西方分封制的必要條件。同時,羅馬並不能有效控制占領區,只有壹個強大的總督(總督掌管壹個地方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依靠原有的地方組織),仍然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文官制,其軍政首領均由皇帝任命。根據他們的政績,他們的軍功可以升可以降,可以平調,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制官僚有效保障了平民(布衣)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的權利(如李斯和蒙驁都是布衣,只能按軍功互相祭奠)。與分封制的貴族政治相比,無疑是壹個巨大的歷史進步。這就是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的起源。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奠定了中國近1700年政治制度比西方先進的基礎。所謂“漢承秦制”、“其制自秦而不變”、“歷代實行秦政法”。中國,兩千年皇權時代,政治制度上基本沿襲秦朝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