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地球原來沒有人類,我們的老祖宗從光音天來的時候,起初都會飛,等於有人認為外太空人飛到地球這個星球上來玩,在地球上玩久了以後,喜歡在地上抓些東西吃吃,結果,壹吃就吃壞了,飛不起來,便留在地球上。 那麽,我們要追問,光音天的人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光音天是色界天中的壹個天,以科學來講,那是銀河系統外,另壹個外銀河系統。假如說色界天的人是由無色天來的,那麽,無色界天的人又從哪裏來?如此追問下去,問題就大了,沒完沒了。前後,時間有沒有前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說明時間是相對的,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釋伽牟尼佛就說過宇宙間每個不同的世界,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就不同。月球的壹天等於地球的壹個月,太陽的壹天等於地球的壹年。所以,時間前後的問題究竟存在不存在? 有無,這也是哲學,科學所探索的問題,物質究竟滅還是不滅呢?唯物論說物質是萬物的根本,宇宙唯壹的實體,那麽物質是絕對不滅的嗎?人的生命是有?沒有?滅?不滅?聚散,空中的濕氣遇冷則聚成水滴,地上的水也可因日曬而散發掉,世間的壹切無論是物質或生命、人際關系、種族關系等等,均在無常聚散中,妳能找到壹個永恒不變的嗎?起止,這個宇宙世界從哪壹天開始?到哪壹天停止?我們的生命何時結束?人類的煩惱又何時了結?這些都是問題。看'圓覺經'不可隨隨便便看過去,這句經文包括了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等等那麽多問題。 '念念相續,循環往復'。妳看!奇怪啊!剛才提到'世界始終、生滅......'這些問題,到此卻歸結到念念相續的心理問題。我們心理的思想,每壹念、每壹念連接而來,前壹個思想過去了,第二個思想妳不用想它,它自然會生起來,相續不斷。妳說我睡覺就不想了,真的沒有想?不是,還是念念在想,做夢就是想,有些夢自己知道,有很多夢醒來就忘掉了,以為沒有夢,沒有想,不對的。甚至睡覺那個境界就是念,我們壹切眾生如果沒有睡眠的習氣,沒有睡覺這個念,就不會有睡覺這個現象出來。睡眠這個現象也是壹念,這壹念也就是無明來的。所以真正悟道、證道的大阿羅漢、大菩薩們斷除了這壹念,自可不必睡覺。妳說我們人的心理現象就是念念相續,像流水壹樣接連不斷,煩惱也是壹樣,想停也停不住,抽刀斷水水更流。如此'循環往復',就像繞圈子似的,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循環往復'這四個字是從中國的'易經'裏面引用出來的,這個思想觀念是中國文化本有,並非從佛學而得。不僅是人的心理狀態如此,在太空裏的物理現象也是如此,丟出去的東西,繞壹圈又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 '種種取舍,皆是輪回'。因為我們有念頭,有貪、嗔、癡、慢、疑等等念頭,所以有所喜好,有所厭惡,有取有舍,有些東西丟得開,有些東西則抓得很牢,'種種取舍',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於是就形成了輪回。輪回就是在那裏轉圈子,忽東忽西,此上彼下,昏頭轉向,沒完沒了,跳不出來。 '未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同流轉'。成佛就是跳出這個輪回,不在這個圈子裏轉了。但是,佛說壹切凡夫想了解成佛的境界,等於是迷迷糊糊在圈子裏轉,而想要了解整個繞圈子的事,怎麽可能看得清楚呢?除非妳跳出圈子外面來看,才會了解。沒有跳出圈子,即使向妳解釋,妳也無法明白,就如蘇東坡描寫廬山的名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在廬山裏始終看不清廬山整體的實況。在沒成佛以前,所討論的佛境界,修行的境界,都墮在輪回中,都是輪回裏的觀念。 '若免輪回,無有是處'。佛答覆金剛藏菩薩的問題說:妳若對眾生本有之圓明覺性認識不清楚,在輪回流轉中妄測圓明覺性,那麽所有修行永遠是走錯路,想要跳出輪回,根本不可能。這個問題很嚴重。假如當時我在場的話,聽了佛這樣的答覆,我壹定挾了書包就跑,為什麽?因為不管妳修凈土也好,禪宗也好,天臺也好,密宗也好,不管妳怎麽修,妳還是沒有跳出輪回,妳還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就無法認清佛的境界。很多人認為悟了道就有神通,能夠看到什麽光啦!可以聽到什麽聲音啦!甚至打坐會飛起來,乃至認為入定是什麽都不知道,然後可以不吃飯、不喝水,這些都是空話!都是凡夫的臆想、妄想、亂想。妳要認得清楚的話,除非成佛。可是我既然成佛,又何必再跟妳學? 所有佛講這句話很嚴重,他告訴金剛藏菩薩,這是壹個最大的秘密,妳懂了這個秘密才可以成佛。佛在這裏講這句話,等於禪宗的祖師們壹樣,妳壹股求道的熱忱進來,壹棒子往妳頭上劈下去,打得妳天旋地轉,打得妳不知如何應對。好在金剛藏菩薩打不倒,動都不動,還是求佛繼續說下去。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這幾句話多美!散發著高超的文學意境,多少詩人詞家都借用了這些句子。'雲駛月運,舟行岸移'這些詞句,是否美得又要令壹些人懷疑'圓覺經'是假的呢?什麽是湛水?就是清水,壹清到底,沒有壹絲汙染,水底的沙子、石頭、遊魚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壹點波紋都沒有,波平如鏡,清清湛湛。怎麽'能搖湛水'?各位不妨做個實驗,站在清湛的池水前,看著清水,將眼珠左右搖晃,妳就會感覺到池水開始搖動了。事實上,水有沒有動呢?--沒有,根本是妳的眼睛在動,而感覺上是以為水動。這是壹個妙不可言的比喻。佛在說法的時候,用了很多的比喻。妳沒有到達那個境界,要告訴妳那個道理是很困難的,連對菩薩們都無法講清楚,何況壹般凡夫眾生。所有佛說法婆心特切,妳沒有辦法懂,還是想盡辦法舉了很多的比喻讓妳懂。可是,眾生聽了比喻,懂了沒有?這裏有壹個故事--壹個瞎子問人家說:'妳們講白,白是什麽樣子?請妳告訴我。'那個人告訴他:'白就像冬天的雪壹樣。'瞎子沒見過雪,還是不懂白是什麽樣子,又去問人家。另壹人告訴他:'白呀!白就像面粉壹樣白啦!瞎子也沒有見過面粉是啥樣子,又去問另外壹個人。剛好有只白鵝在那裏,這個人就告訴他:'雪和面粉像白鵝壹樣白。'然後拉著瞎子的手摸摸白鵝的樣子。這個時候白鵝'嘎!嘎!'叫了兩聲,瞎子恍然大悟地說:'哎呀!早不說,白就是'嘎'!'嘎'!嘛!'。接下來,佛又作了第二個比方。'又如定眼,由回轉火。'不知各位小時候有沒有玩過香?把拜神的香在眼睛前面繞圈圈,就看到前面有個火圈。這個火圈是真的還是假的?學過物理的就曉得這是視覺上的假相,這個道理和看電影的道理壹樣。 '雲駛月運',這是第三個比喻。夜裏,我們擡頭望月,看到月亮在動,其實,所看不是月亮動,而是旁邊的雲在飄,感覺上好像是月亮動。現代人把這個道理應用在舞臺上,將人物後面的布景轉動,看起來則像是舞臺上的人在動。 '舟行岸移',坐在船上,不感覺船在動,只看到兩岸的樹往後移。大家都有搭火車的經驗,火車剛開動時,沒有感覺火車動,只看到車站及建築物往後移動,甚至看到隔鄰那節火車開了,結果是自己這邊的火車開動。各位看釋伽牟尼佛的這四個比喻妙不妙?他沒有解釋無明怎麽生起的,眾生本來是佛,又怎麽生起無明變成凡夫?這些他都沒有講,他只講了四個比方,最後加上四個字'亦復如是',說這些事情也是這個樣子。這四個例子可以當禪宗的話頭來參,真的,要好好去參。我經常告訴學科學的青年,先不要學佛法,把科學學通了,等於通於佛法了。這四個例子都是物理科學自然的現象,佛拿來當比喻,比喻得妙極了。善男子,諸旋末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凈,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因為大家都沒有懂,所有佛又再解釋。他說'諸旋末息',壹切的東西,包括物理和心理,都在轉動不停,都在旋轉輪回,壹切都在動,整個世界都在動,有個東西妳叫它先停住不要動,做得到?'尚不可得',不可能嘛!現在我們都坐在這裏,好像都停在這裏沒有動,對不對?不對,地球在動。再說內在,就當作我們打坐入定了,妳覺得不動了。不動?身體裏的心臟還在跳動,血液還在流動,細胞還在生滅,腸胃還在蠕動,都在動啊!五陰裏的行陰,妳停不了呀!'諸旋未息,彼物現住',這是不可能的!何況壹切眾生都在輪回當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自己做不了主。內心裏面的汙垢、臟思想、壞念頭多得不得了,好像臺北晚上的垃圾車,播放著「少女的祈禱'美妙悅耳的音樂,裏面則裝壹大堆贓東西。我們若未曾清凈過,沒有得到清凈境界,沒有達到佛的境界,怎麽能夠懂得佛的道理呢? '觀佛圓覺而不旋復',自己沒有達到清凈的心,自己不了解壹切眾生的清凈本性,如何回到本來清凈的本性就不知道了。旋復就是轉回到原來的地方去,譬如門鎖,往右轉是鎖起來,往左轉回來就打開來,就叫'旋復'。地球在轉,太陽也繞著銀河系轉,整個天體都在轉。我有時想大自然轉得很有意思,地球由西向東轉,東方的中國人寫字,從右邊寫到左邊,西方洋人寫字則從左邊寫到右邊。旋復就是要轉回到佛原來的地方。因為轉不回來,無法認清圓明覺性,所有無法明白為什麽眾生本來成佛又生出無明?假如無明是眾生本有的,如來又為什麽說本來是佛?眾生本來是佛,'何時'又復生壹切煩惱?於是產生前文已提到的這三種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