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插畫家唐卡畫畫用哪些工具

插畫家唐卡畫畫用哪些工具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它是刺繡或繪畫在布、綢或紙上的彩色卷軸畫,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壹個畫種。

唐卡內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態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歷史和民族風情的畫面。西藏唐卡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多變,畫法主要有工筆重彩與白描為主。

唐卡品種多種多樣,除彩繪唐卡與印刷唐卡外,還有刺繡、織錦(堆繡)、緙絲、貼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繡唐卡是用各色絲線繡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臺、樓閣等均可刺繡。織錦唐卡是以緞紋為地,用數色之絲為緯,間錯提花而織造,粘貼在織物上,故又稱“堆繡”。貼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緞,剪裁成各種人物和圖形,粘貼在織物上。緙絲唐卡是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用各色緯線僅於強烈的裝飾性。有的還在五彩繽紛的花紋上,把珠玉寶石用金絲綴於其間,珠聯璧合,金彩輝映,格外地顯得燦爛奪目。緙絲是我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於絲織品上的特種工藝品。這些織物唐卡,質地緊密而厚實、構圖嚴謹、花紋精致、色彩絢麗。西藏的織物唐卡多是內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樂、成化年間傳到西藏的為多,後來西藏本地也能生產刺繡和貼花壹類的織物唐卡了。印刷唐卡有兩種,壹種是滿幅套色印刷後裝裱的,還有壹種是先將畫好的圖像刻成雕板,用墨印於薄絹或細布上,然後著色裝裱而成。這種唐卡,筆畫纖細,刀法遒勁,設色多為墨染其外,朱畫其內,層次分明,別具壹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視之如雕鏤之象,風貌典雅,富有立體裝飾效果。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與繪制唐卡。

釋迦牟尼 當代 剪貼 外美尼馬制

唐卡的內容,絕大部份是宗教畫,也有少量取材於社會歷史、世俗生活及醫學、天文等內容的掛圖,大致歸納為以下十二類:壹、佛 二、菩薩 三、女性尊者(佛母) 四、羅漢 五、密宗護法神 六、教派祖師、歷史精英 七、教理、教規圖 八、神話傳說 九、歷算、醫藥圖 十、歷史故事圖 十壹、古寺建築圖 十二、宗教圖案

釋迦本尊諸佛菩薩 清代 布畫 拉蔔楞寺

唐卡的繪制,以青海省黃南自治州吳屯藝人繪制布畫唐卡的方法典型。在繪制前,畫匠或藝僧均要蔔擇吉日,焚香禱告,然後才壹面誦經,壹面備料。

釋迦本尊諸佛菩薩 清代 布畫 吳屯寺

首先把白堊粉摻進骨膠,調成糊狀,均勻地刷塗在棉白布上,使布面細孔被填塞。再用貝殼或圓石磨光,使之平整並易於著色。以平整、均勻,不透光為標準。薄了,顏色要浸透,厚了,將來卷畫時會有脫落和襲紋。畫布用細繩繃在或張釘在竹框或木框上。畫時先找出中心線,並用赭色在背面或用炭條在正面畫出,再找到中心點。然後起稿、塗色、渲染、勾線(勾金線和貼金 箔),畫完去框,舉行開光儀式。然後四邊裝上緞邊或絹邊,背面襯布,上下皆上棍軸,軸兩頭安銅或銀質軸頭。唐卡兩邊從上披下兩幅絲幔,用以遮擋灰塵和燈火油煙。最外邊縫上兩條與絲幔等長的錦緞綴帶,寬約四至五公分,既是裝飾,又可擋住絲幔不被風吹開。供奉時才撩開絲幔。壹幅較大的構圖比較繁雜的唐卡,要經過兩三個月的細心描繪。有的是壹個人獨立完成,但大都是師傅勾線和貼金,徒弟施色。

釋加牟尼 清代 金汁白描 布達拉宮

如塑像和壁畫壹樣,繪制唐卡以教化為唯壹宗旨,全部用以供奉。故繪制者從不在畫上署名,只在背面用朱砂寫上經咒,至使年代久長或遙遠的唐卡,無法考證出繪畫年代和作者的姓名。

彌勒佛 清代 布畫 邊都寺

唐卡的繪畫技法,按以下順序和方法完成:

壹、起稿,藏語稱“姜瑞”。

二、著色,藏語稱“嘎姐巴”。

三、分色渲染,藏語稱“當姐巴”。

四、勾復線,藏語稱“姐節巴”。

五、鋪金和勾金線,藏語稱“塞熱”。

六、修整。藏語稱“西紮”。

七、開光、鑲邊。

在藏傳佛教神聖的殿堂、活佛公署和阿卡(壹般和尚)的僧舍,乃至平常百姓的家中,都供奉有唐卡。遊方僧和應請外出念經、操辦佛事的僧人,也都攜帶唐卡。

釋迦牟尼 當代 刺繡 佑寧寺

塔爾寺顯宗學院(大經堂)裏,懸掛有近五百幅大小不等的唐卡,大的二平方米,小的半平方米,有繪畫的、有織綿的,有平堆、有高堆,猶如集唐卡藝術之大成的展覽大廳,在三樓庫房裏,堆放了好多大木箱,裏百珍藏著數百幅唐卡,準備用來在不同的宗教節目,如佛誕、佛涅般日等懸掛供奉。更有四幅巨幅唐卡,面積在壹百五十平方米左右,收卷起來要四五十人才能扛走,那是“曬大佛”時鋪在山坡上供奉的。更有的佛堂,成了唐卡的世界,如甘肅拉蔔楞寺加木樣活佛公署內小佛堂,墻上密密麻麻全是唐卡,有的墻面上,唐卡被兩三層重疊懸掛著。每壹幅唐卡,都是高水平的藝術品。

釋本尊諸佛菩薩 清代 布畫 隆務寺

唐卡在藏傳佛教藝術作品中,占有這麽大的比重,又有很高的傳經布道的作用,它到底源於何時?又如何發展到難以窮計的地步?很遺憾,沒什麽資料可查,唐卡老畫師也說不清根底。不過,就西藏的繪畫藝術來說,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昌都卡若新石器時代遺址上出土的文物,證明三、四千年以前,青藏高原就有了原始的繪畫藝術。

釋迦牟尼下凡 當代 布畫 尖木措繪

據有關資料介紹,古印度遊方僧在傳經布道時,就常常使用這種宗教軸畫。梵文Patas即指這種用於和膜拜的宗教卷軸畫。所以,最早期的唐卡,理應與印度佛教壁畫技藝同時傳入西藏(至少可追溯到吐蕃時期遣存的大昭寺壁畫“三十五佛”及“六相菩薩”等之前。目前尋不到實物,只是推斷而已。

如壁畫和雕塑壹樣,唐卡繪畫藝術深受印度、尼泊爾以及漢地畫風的影響。西藏著名歷史學家多那他(公元1575年-1634年)傳世蓍作中有過論述。敦煌壁畫及出土的紙畫中,也有吐蕃中晚期作品。現藏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敦煌出土紙畫虛空藏菩薩,下主有藏文題記,可能就是當時壁畫和唐卡畫的粉本。

釋迦牟尼 清代 布畫 吳屯寺

印度不少佛教高僧到吐蕃傳教,也帶來了佛畫藝術。不少藏族僧人到那裏求學,印度燦爛的佛教藝術寶庫--那爛寺,對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和提高起了不小的作用,至今唐卡繪畫中仍明顯地保留著古代印度的畫風。

釋迦牟尼 清代 木刻版彩繪 布達拉宮

唐卡藝術,鑒於它本身的宗教屬性,所以也和塑像壹樣,是隨著藏傳佛教的興盛和流傳蓬勃發展起來的,早在贊普松贊幹布與篤信佛教的尼波羅(現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成親後,開始尊崇佛教,並興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

釋迦牟尼和十大弟子 清代 布畫 塔爾寺

赤松德贊時期,吐蕃王朝大力弘揚佛法,於公元779年建成了首次供奉佛、法、僧“三寶”俱全的桑鳶寺,並推廣了“七戶養僧”制度,佛教的發展有了壹定的經濟基礎。

釋迦牟尼和文殊 彌勒二菩薩 年代不詳 布畫 吳屯寺

繪制唐卡的畫師要嚴格按照《造像度量經》所規定的法度。就像佛門弟子遵守佛訓教規壹樣,把《造像度量經》奉為金科玉律。各類佛、菩薩、護法神等造的各部位,都有固定不變的比例尺度,壹般以手指為基準來度量。

釋迦牟尼征服魔道六師 當代 布畫 小夏吾才郎繪

唐卡的畫面大都是長方形,但最古老的形式有近乎方形的。有的畫面上四角畫四佛,畫面下方為壹方塊,謂之:“門”。現在這種形式不多見了。

十二指為壹面部寬;三個面部寬為壹個身寬;五個面部寬為個坐佛身高;九個面部寬為壹個立佛身高。另外,他們的位置、色彩、面容、坐立姿勢、的法印、飾物、發式、光輪及所持法器等,也都是程式化了的。這樣做,才能保持唐卡的莊嚴和神聖。

唐卡概說·

GMmW2I0

At%fh:f0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它是刺繡或繪畫在布、綢或紙上的彩色卷軸畫,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壹個畫種。大渡網 S:Hr;V2L+g(['q

大渡網AaO(r s!x.G#^x

唐卡內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態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歷史和民族風情的畫面。西藏唐卡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多變,畫法主要有工筆重彩與白描為主。大渡網Vk,H6{"DZ!EO/G

c M!]UL i.[Mt~0 唐卡品種多種多樣,除彩繪唐卡與印刷唐卡外,還有刺繡、織錦(堆繡)、緙絲、貼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繡唐卡是用各色絲線繡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臺、樓閣等均可刺繡。織錦唐卡是以緞紋為地,用數色之絲為緯,間錯提花而織造,粘貼在織物上,故又稱“堆繡”。貼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緞,剪裁成各種人物和圖形,粘貼在織物上。緙絲唐卡是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用各色緯線僅於強烈的裝飾性。有的還在五彩繽紛的花紋上,把珠玉寶石用金絲綴於其間,珠聯璧合,金彩輝映,格外地顯得燦爛奪目。緙絲是我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於絲織品上的特種工藝品。這些織物唐卡,質地緊密而厚實、構圖嚴謹、花紋精致、色彩絢麗。西藏的織物唐卡多是內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樂、成化年間傳到西藏的為多,後來西藏本地也能生產刺繡和貼花壹類的織物唐卡了。印刷唐卡有兩種,壹種是滿幅套色印刷後裝裱的,還有壹種是先將畫好的圖像刻成雕板,用墨印於薄絹或細布上,然後著色裝裱而成。這種唐卡,筆畫纖細,刀法遒勁,設色多為墨染其外,朱畫其內,層次分明,別具壹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視之如雕鏤之象,風貌典雅,富有立體裝飾效果。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與繪制唐卡。

·唐卡派別·

Fs1]-Z7h7B3fb@4E0大渡網Y`V2F0Sq i

不同風格的唐卡(Thangka)代表了西藏不同的畫派,西藏的繪畫流派可以分為:大渡網4~!a3R+^/q {

大渡網lr+qL&k*i8p q

噶知派大渡網U~YR n

eUNO A$Mh2j0 噶知是藏族繪畫雕塑的壹個流派,據說該流派沿襲噶瑪牟覺多傑撰著的《圖像度量經》之畫風,以繪制寧靜善良的人物畫像出名欽澤派。 大渡網b3fW[ \4K

欽澤派大渡網T.B {*@h:I/h

大渡網'hx't1VHO,x-o

欽澤派的創始人是西藏貢嘎爾朵地方的欽澤欠茂。該派脫胎於曼唐巴畫派,所以較多地保留了曼唐巴的畫風。

1~eD1RZ]8?k/n0大渡網)[3Q)v+r'|/{

噶爾熱

t5W!jRDoO/[0

6@&T(@lD[NL0 噶爾熱是南木卡紮西活佛把藏畫的度量和漢族畫(國畫)的上色、景物布局結合起來的壹種畫派。其特點是畫面大,容量多,人物面部清秀,笑容藏而不露。

@a;~)J;E@QJ0

H;\6GV-X b,q3V'Qo0傑居畢畫派大渡網jTc%D;^L2u VN

大渡網/F4PM^*Dw#VZV

傑居畢畫派是由噶瑪曲央多傑在藏畫基基礎上吸收了克什米爾畫風而創立的壹門畫派。大渡網9`u8C"PNu#} G0Kb

大渡網 Q hLS P1M

旦魯派大渡網`Z-O'_r*X!E;DC

r'{b }!F Rj| h"u0 學者智嘉和曼唐·察卡等人的畫風稱旦魯派,該派著有《神像度量如意寶珠》等美術典籍。大渡網|~P+Xg,M}0BT

E"GNS nB%Y%ku0代熱派 大渡網9l0H`+RTc!Au

代熱派是噶爾熱派和曼唐派畫風相融合的壹個畫派,其主要特點是註重人物的造型、人物的神態和人物的內涵。該派較著名的畫師有旦增諾爾蔔、榮巴·索南傑保、智拉普曰吾才讓、唐拉才旺等。

6uo%@@K'o&_0

!|, +vx0希崗巴

%KoP PZG.s7L0大渡網:D*OaH`6iW/v

希崗巴活佛的畫風以及保持這種畫風的畫派稱為希崗巴。由於此派受尼泊爾繪畫風格的影響較大,所以也稱尼泊爾畫派。

b5b9X?wT1KC0g1@0

c&D} b[1Af/r.@0曼娘派

,Ad1\Di:p7p0大渡網sTY.q[1V8\3j3p

曼娘派是藏區最早的壹個畫派,創始人是十四世紀的曼拉東珠,該派的特點是憤怒像怒中含笑,體態輕盈,衣著華麗,上色淡雅,神態逼真,身體各部位的尺度適中等。大渡網3jr?]^R*I4c

大渡網0cST7Q2Btb,W

曼魯派

UP Nd!M`0

%S$c+C#lUYm\0 曼魯派是曼娘和曼薩爾畫派的總稱。大渡網:v[ vFQ2ca

大渡網7C/XW)BMj!s ? [

曼薩爾派

g1` m!`+RMQM-Vnc4t0

%R Yy:F]Kj0 曼薩爾派的創始人是藏巴·曲洋嘉措,該派與曼娘派的畫風相近,特點是線條粗獷,面相威猛,上色較重,身量略高,畫工精細等。大渡網%[2R ^yQ#EsS[0g-J n

大渡網OC u P*a*n7p"{#R x

彭波畫派大渡網0zXd/uu%E

大渡網 r.o/QGni@7g0ZM0\

該派以其畫風嚴謹、工筆細膩、用料考究而聞名。次旦郎傑是本派第十代傳人畫師,也是當代最富有成就的著名民間藝術家。他的畫作在海內外深受歡迎,為了使唐卡這壹民族藝術瑰寶得以發楊光大,他先後收徒十人悉心賜教,為該畫派的順利傳承打下了基礎。

&W4Y0J)w5UDK0

·唐卡的分類·

&K|,~YutH5Z%o0

Q?D3b\%D]&\9\0 藏族是中國壹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唐卡又是藏族文化中著名的壹種宗教(佛教密宗)藝術品。它是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LG#ZC/m4SuL0大渡網 c8p5R,q)LF~Z2~

布面唐卡:是先將白布繃在木框上,塗上壹層膠質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後勾勒作畫。大渡網WO_4uY @{

9]R8?3P/m'L0 刺繡唐卡:是用各色絲線繡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臺、樓閣等均可刺繡。大渡網e0J$PM+@:JK

7o/mko0E"}zL0 織錦唐卡:是以緞紋為地,用數色之絲為緯,間錯提花而織造。

4m ` a KrO(`(O0大渡網'qq&`l3F

貼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緞,剪裁成各種人物和圖形,粘貼在織物上,故又稱“堆繡”。大渡網Juc#`*p]j?|

大渡網Y1M0C^A

緙絲唐卡:是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用各色緯線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視之如雕樓之象,風貌典雅,富有立體裝飾效果。緙絲是我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於絲織品上的特種工藝品,質地緊密而厚實、構圖嚴謹、花紋精致、色彩絢麗,有的還把珠玉寶石用金絲綴於其間,珠聯璧合,金彩輝映,燦爛奪目。西藏的織物唐卡多是內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樂、成化年間傳到西藏的為多,後來西藏本地也能生產刺繡和貼花壹類的織物唐卡了。大渡網 me Z6V3u)i7w

&h"g8P'O ~/zd/H0k;T0 印刷著色唐卡:是先將畫好的圖像刻成雕板,用墨印於薄絹或細布上,然後著色裝裱而成。這種唐卡,筆畫纖細,刀法遒勁,設色多為墨染其外,朱畫其內,層次分明,別具壹格。

:T\v{`y0

0x)h;Y jbX{e0 可以用絲綢制作唐卡畫芯,裝裱分:古樸(織錦緞)、中式卷軸、鏡框三中風格所有唐卡均有夜光(嗡阿吽 )咒語裝臧 (白天不顯,有請佛、開光、避邪、吉祥之意)。

M"d sX]F:u#~0大渡網7kpTn)j,@} y#]2vV

9v Kma^fMZ!R0

`!w ^0` W8U&l)x0·唐卡的藝術特點·大渡網_QOC.wy5{O

IHQ7O? O6T p0 斑斕的藏文化藝術中,唐卡可當之無愧地稱作壹株奇麗的瑰葩。

1N:e;}^3^[o!\$]0大渡網e([5Yb#vr j

唐卡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諾文化遺址中,我們從簡單的彩繪紋飾上,可以窺視到當今唐卡藝術的先河。那黑彩繪成的三角折線紋和三角圖案,看似原始,卻顯得粗放豪邁,它與今曰尤其是藏東地區的唐卡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q5dE}9T)lC0大渡網V:D c }0[#F4L_0`{

人們現今所見到的唐卡,也稱之為布畫,她濫觴於佛教傳人西藏之後,伴隨著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傳,外來文化藝術滲透,唐卡藝術猶註人新鮮血液,她壹方面發揚更新原有藝術特色,壹方面吸取漢地或印度、尼泊爾等異域之藝術精華,久而久之,成為獨具壹格的藝術流派。大渡網,[s2g-M(nA dH

大渡網*D{{4g&u sX

唐卡,是以亞麻布或粗布作為底布,較為珍貴者是以絲綢作為底布,可見與漢地有著直接的關系,當年文成公主人藏時,帶有紡織及繹絲等生產技術,這些底布從歷史上來看,當是這些生產技術在西藏被應用而後推廣各地。它的制作過程是藝術家首先作壹木制木框,將底布四邊縫在四條細木棍上,然後用繩穿上細木棍再張撐在木框上;用壹種動物膠與滑石粉調合而成的糊狀物均勻地塗在底布上,目的是使底布均勻平滑無洞,光潔明亮,塗完後用壹薄質工具將底布上的糊狀物刮平,刮勻;待底布幹後,用炭條起紋,繪制圖像之輪廓,壹般是先裏後外,將中間主圖像畫成後再繪四周的附屬部分,最後上色。大渡網(B7Go7Af2K

/Ttf ~.nNC0 繪制唐卡所用的顏料都是不透明的礦物及植物顏料,再按比例加上壹些動物膠及牛膽汁。這種原料的配方科學,加之西藏高原氣候於燥,所繪就的唐卡既使過上數百年之久,依然色澤鮮艷,猶如新繪制的藝術佳品。

fawr9@k V_,aY0

\o2? b#\0 唐卡至此並不算完工,還有類似漢地的張裱之工序。畫成後,底布四周鑲以各色的綿緞,與圖像色調合諧相配,上下兩端貫以木軸,便於張掛;再在其上覆壹與唐卡大小相同的絲綢,到此,壹副裝裱的卷軸畫——唐卡才算完工。大渡網?4lK&N2}

#a"j+]n+l@"R!qO-[0 唐卡的內容,是壹部社會史的風俗畫,題材廣泛,內容無所不包,尤以宗教題材冠首。它概括起來,可分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經變畫、風土人情、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建築布局等等,可謂壹部西藏社會綜合的歷史文化大辭典,縱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等各方面,無以計數的大小唐卡,為藏學研究的諸領域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大渡網*f vF }i(C7@tv

大渡網%Y INW!e.j

唐卡從制作工藝上可分若幹類,除繪畫外,還有刺繡、貼花、織綿、繹絲、堆繡等各種藝術技巧,用這些方法制作的唐卡,富有立體感與質感,動感也強,將它懸掛於殿堂之內,微風拂來,畫面上的佛像躍然布上,栩栩如生,在信徒的幻覺中,宛如置身於天界之內,禁不住飄飄然。

p6n8QhX(g&H0

C+U\ A:R0 現就有關宗教題材的唐卡,加以介紹。壹般來講,每幅唐卡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各代表天、地與地下。此故然說明了佛教的教義,也反映了西藏原始宗教——本波教的三界說,只是變遷而已。中央部位壹般繪上本尊造像,亦即信徒供養膜拜的對象,諸如釋迦牟尼、五部金剛大法、諸祖師等;上部即為空界,亦稱聖界,繪有諸佛菩薩;下部即為地界,也稱凡界,繪有護法神及憎侶。但聖凡之界並不如此嚴格區分,常常有不依此制編排的唐卡。居於空界最中的壹尊佛像,稱之為“頂嚴”。本尊即是此佛的部屬。

YV C)dyG N0

*Ko2|1M `0 繪於唐卡之上的各種圖案,如諸佛菩薩的造型以所佩帶的飾物項冠、瓔珞、念珠等等,所持的法器,各有其宗教意義,不壹的造型,並非藝術家隨心所欲而制作,單就手的姿勢與放置的部位,就有無數,或雙手合十置於胸前,或壹手豎立置於跏跌座上,等等不壹而足。大渡網%} Ksw_

大渡網cXs*` Q0b4_%V

唐卡的大小並不規則,大小相異,壹般的為七人十厘米長寬,小者有如巴掌般大小,巨者長度達數10米。今天我們能見到的最大的唐卡,為布達拉宮所珍藏的長達50余米的二幅巨型唐卡,外地的遊人若有可能來到西藏,可在藏歷年2月30曰舉行的賽寶法會上,目睹布達拉宮賽佛臺上懸掛的稀世珍品唐卡,那壯觀的場景將使妳終生難忘卻。

~9^1x8k!u+z0大渡網n Dj/F D1y:r&b3|.O

·西藏唐卡的構圖形式·大渡網'G9K@:Yg M7j

L(Q'U*i nn:k7U0 西藏唐卡的構圖形式是十分豐富的。中心構圖在唐卡中是最常見的壹種構圖形式,是以主要人物為中心,上下左右展開故事情節,以達到畫面主次分明,飽滿均勻的效果,均齊中又有很多變化。如《三世佛像》,釋迦牟尼的背面深色的烈焰騰空而起,四周風火交加,雲騰煙繞集密,勝樂金剛、大威德在上方,兩邊和下方吉祥天母及下屬護法諸神以各種動態呈現,使整個圖面豐富多變。中心人物占畫面統治地位,周圍的人物布置均衡,所以畫面在氣魄上,既有磅礴的動勢,又無雜亂之感。這類構圖在繪制各類金剛、護法諸神中常用。在繪制度母、觀音之類菩薩時,用中心構圖法,但背景除頭光、身光及盛開的鮮花或用手組成的圖案裝飾外,多用風景襯托藍天、青山、綠水、白雲、鮮花,這壹切經畫師巧妙地裁剪組合,給人以寧靜優美之感,使觀音度母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形象更加突出。繪制歷輩高僧,以中間人物的動態、性格、特點配以自然界的景物,這類畫的景物特別註意經營位置,盡量發揮寫實風景的作用。大渡網SlXfx4T

l8[ @+vH,`(wkm0 風俗畫構圖在唐卡中應用相當廣泛。這種構圖多用於繪制連環形式的傳記或故事。它不受時間、空間及透視的影響,往往把壹個故事或故事情節集中於壹個畫面。大家所熟知的大型系列唐卡《八思巴傳》,囊括了八思巴整個壹生的宗教、政治活動,把八思巴兩次進京,沿途萬裏的風物習俗,盡收卷內。畫面的景物隨故事情節的需要而變化,不受歷史、時間、空間的限制,畫面的人物不受遠近透視關系的影響,安排得生動活潑,但整個畫面統壹在大的基調上,使構圖很完整。如布達拉宮、哲蚌寺、紮什倫布寺的巨幅唐卡《釋迦牟尼傳》、《佛本生圖》,以及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傳記唐卡等都用這種構圖繪制。這種唐卡面積壹般可達幾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構圖很完整,十分壯觀。以表現建築為主的唐卡,采用鳥瞰全局的散點透視構圖法,把建築的特征、結構充分表現出來,而且圍繞建築展開故事情節。如布達拉宮珍藏的唐卡中,有壹幅描繪建築布達拉宮時的宏偉場面,唐卡的每個情節都圍繞建築展開,其中穿插壹些傳說故事,使畫面更富有情趣,從建築開始到竣工典禮的情節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定期有其他各大寺廟的創建等都繪有以建築為主的唐卡構圖,充分表現了藏族人民在建築方面的高超技能。

.G5Pia(L\!D0大渡網"a4Q3y7D1W!_$D8e

壇城圖是壹種以幾何圖形為主的構圖,壇城是指佛的宮殿,由外到內以圓形和形的幾何體形式層層相套構成,正中間為主尊或佛,外面圖形以水圖案及火焰圖案裝飾,第二層起用圓形的金剛圖案、水圖案、蓮花圖案裝飾,表示大海、風墻、火墻和金剛墻、蓮花墻、護城河。內套正方形圖案表示城墻、屋檐,層層深入,最後到達主尊殿,並用紅、黃、白、藍表示東南西北四方,圖案結構復雜,抽象和具象手法並用。壇城繪制難度很大,只有具備高超技藝和豐富多彩宗教知識的畫師才能繪制,壇城雖為神佛宮殿,但其內容深奧難懂,是佛教密宗專修課。壇城的構圖緊湊,圖案繁復多變,裝飾性強,具有很美的形式感。如大家所熟悉的唐卡《六道輪回圖》、《四大部洲及風火水土圖》、《天體曰月星辰運行圖》、《香巴拉圖》等,構圖更是變化無窮,從地球天體、藏歷歷法、十二屬相紀年、四季變化、人類輪回、天堂地獄無所不有。它不僅給人以藝術享受,而且使人增長許多知識。

vI6p/ae,Vlj K0

*FD9b7^}0 藏醫學專用的各種唐卡,將人體發育、人體脈絡、疾病原因、治療方法、藥物應用等詳細繪出。這類唐卡構圖簡明、寫實,內容豐富,形成壹套系統完整的藏族醫學科學掛圖,不僅是研究藏醫的珍貴資料,而且在藝術上也有欣賞價值。

;hrq7zI}:qSE0大渡網&CKH4Hn5aI*s

藏傳佛教密宗,起始於公元10世紀後半期,它和藏傳佛教壹樣,是印度佛教密宗和西藏古老本教相結合的產物。所以藏傳佛教密宗的神佛多得不計其數。筆者見過的繪進唐卡中的各種密宗神佛教就有639個,而每個神佛又都有變佛的本領,壹變就是許多模樣,變化的越多,說明本領越大。所以除了壹些常見的、有明確特點的密宗神佛外,壹般很難識別他們的身份。在唐卡中,最常見的有三尊密宗神佛,即勝樂金剛、集密金剛、大威德金剛。勝樂金剛有62種,基本體為三頭、十二臂、二足、胸前附母神,其狀為壹頭、二臂、二足,立像;集密金剛有32種,常見的是盤腿坐像,本體為三頭、八臂、二足;大威德金剛胸前附母神,其狀為三頭、四臂、二足,大威德金剛變化尤為多樣,常見的形式有兩種,壹是附有母神像,另壹是不附母神像,其狀,正面為水牛頭,頂生角,牛頭周圍另有八頭圍繞,三十四臂、十六足,多坐像。除上述三大金剛常被繪入唐卡外,各寺廟尚有自己的密宗大神唐卡。如薩迦寺的傑多吉唐卡,八頭、十六臂、二足,交*的兩手,抱母神,左持金剛杵,右持骷髏,其他各手都持骷髏;母神壹頭、四臂、二足、手中也持骷髏。桑耶寺的普巴唐卡,二頭、六臂、二足,胸前兩手合十,身後有翅,腰圍虎皮。紮什倫布寺裏的團吉科洛唐卡,四頭、三臂,每肩出八掌、二足,胸前附母神,等等。這類唐卡的構圖方法都很巧妙,畫師在處理眾多的頭、手和母神的頭、手時,使它們形成壹個圓圈,包圍在金剛本體的周圍,使畫面造成“眾星捧月”之勢,而母神的多頭多手則散亂地聚在壹起,在本體的小範圍內活動,與本體起著陪襯和聯系作用。這就在構圖上既保持了使用圓圈的意圖,又打破了圓圈帶給構圖的呆板,通過誇張、變形、裝飾等藝術手法,使兇惡的形象不失美感,怪異的畫面能於情理相通,使之符合審美要求和欣賞習慣。此外,這類唐卡還充分運用了造型要求的對比,使抽象的形體與具體的形體相結合,發揮了構圖的語言特點,令人產生***鳴。 大渡網c;RH {)s5wI n

$\|5B?0E7m5GN0·西藏唐卡源流·

n$T9I Y S [M1z0大渡網 gl4n W? @*L

唐卡,類似於卷軸畫,多畫於布或紙上,然後用綢緞縫制裝裱,下軸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絹及雙條彩帶。裱成後,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模。也有極少的緙絲、剌繡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繪制極為復雜,用料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