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國最早的兵書是哪部?

我國最早的兵書是哪部?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

作品介紹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有六千字左右,壹***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漢代版《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於臨沂銀雀山漢墓中。

擴展資料

壹、《孫子兵法》的影響

《孫子兵法》在國外的流傳,許多著述都認為以日本最早,朝鮮次之。因為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交流頻繁,而日本奈良時代多次派遣學生到中國學習,無疑為《孫子兵法》的東傳搭建了便捷的橋梁。

《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僅僅是壹部軍事著作,它更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孫子兵法》是中國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壹。

《孫子兵法》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書中探討了與戰爭有關的壹系列矛盾的對立和轉化,如敵我、主客、眾寡、強弱、攻守、勝敗、利害等。《孫子兵法》正是在研究這種種矛盾及其轉化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其戰爭的戰略和戰術的。這當中體現的辯證思想,在中國辯證思維發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作者介紹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