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中原地區戰亂頻繁,秩序混亂。敦煌,作為溝通中西的咽喉,連個太守都當不了20多年。姓張雄的地方豪強兼並土地,使小人無立足之地,前來經商的西域商人也受到了欺詐。227-233年間,蒼賜成為敦煌知府,有效地抑制了權貴的兼並和勒索,為西域商人赴內地買賣提供了各種便利,使敦煌成為漢人與西域各族人民進行交流和貿易的國際性城市。
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在敦煌西北的長城烽火臺下,發現了壹組用中亞粟特人的手跡書寫的粟特語字母。這些書信是涼州(武威)的粟特商人寫給家鄉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貴族的,不知什麽原因被埋在了敦煌的長城腳下。
信中提到,這些以涼州為基地的粟特商業集團,經營著從東邊的洛陽到西邊的敦煌的中國絲綢和其他商品的長途銷售。這組書信寫於西晉末年(312年前後),真實反映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商品交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