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想知道施食該怎麽做

我想知道施食該怎麽做

施食是道教科儀的壹項重要的內容。《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稱:“諸鬼神久處幽陰,形體饑渴,想念世間飲食,無頃刻施食是忘,故施食壹事,所以慰其想念,濟其饑渴。”①《上清靈寶大法》稱其“宣說靈章,咒施法食,三途五苦,盡得沾濡,十類四生,悉皆飽滿,即超陰境,***涉仙鄉”。②道教認為,在科儀中經過“咒施法食”,陽世的食物已變為醍醐甘露,蘭肴珍饌,玉液瓊漿,使幽魂深味無為,永出輪回,證無上道。施食可以作為壹種儀式體,如《靈寶施食法》;也可以是組成其他儀式體的壹項儀式元,如《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就是由施食和濟幽、煉度等儀式元***同組合而成的。

早期道教並無施食科儀,但是在南朝宋時成書的《正壹法文經章官品》稱“北曹五千君官將壹百二十人,治朱陽室,主收天地父母從民責飲食之鬼”,該經已有稱鬼“從民求飲食者”,“從民取食鬼者”,“從民求飲食之鬼”等等。③鬼有饑而求食的,這就為道教的施食儀的形成和流行準備了條件。至遲在唐代,道教的施食儀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影響。《藝文類聚》卷四稱:“道經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徒,壹時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獻於玉京山,采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眾。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④盡管玄都大獻玉京山,場面浩大,道士眾多,但是其儀只是“日夜講誦是經”,比較簡單。南宋道士王契真和金允中分別編集的二種《上清靈寶大法》以及林靈真編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都有施食科儀的名目和內容。例如:“開度黃箓齋五日節目”的第二天“夜中,召攝正度魂靈及七祖九幽,亡者身後冤仇,赴壇沐浴,全形醫治,解結,咒獻法食”,第三天夜中“修設玄都大獻玉山凈供,普召六道四生,諸類幽魂,饗食受煉,傳戒往生”;“明真齋三日節目”的第二天入夜“修設玉清溟涬大梵甘露凈供,普召六道四生諸類幽魂,饗食受煉,傳戒超生”另外,“九天生神齋三日節目”、“滅度五煉生屍齋三日節目”和“度星滅罪齋三日節目”等也都有“修設青玄普度凈供,普召六道四生,諸類幽魂,饗食受煉,傳戒超生”等內容。⑤根據南宋時期道教科儀文獻總集的記載,道教的施食科儀,名目既有差別,內容也甚繁復。《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三百壹十稱“諸施食,所謂玉山凈供,所謂甘露凈供,所謂祭煉,均壹法耳,特科儀有詳略也”。⑥因此,較詳的施食儀中也包含了煉度的部分內容。

據王契真的《上清靈寶大法》稱,施食科儀的程序是:傳戒,施食請降,開通鬼路,召孤魂,焚追眾魂符,升座,宣天皇寶誥,召六道,焚天道符,焚神道符,焚人道符,焚地道、鬼道、畜道符,普攝三惡道赴筵朝上帝咒,召亡魂、焚召亡魂符,咒獻,灌化,五廚經,圓成。⑦據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則是立香案,茭廓前高功上香,望闕,口奏,道眾舉幡歌鬥章 先召六道,次召孤魂,舉大聖黃華蕩形天尊,引至浴室,宣沐浴科,高功存變浴室,請降生氣灌註身中,諷中篇,三禮;引孤魂,赴茭廓,次第咒食;咒食文,道眾咒食;次諷中篇,以多為度;回向。⑧《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九十六和九十七的“科儀立成品”(青玄齋用)也有“普度凈供品”,其施食科儀的程序較之王契真和金允中的記載都要復雜得多。它的程序是,步虛,灑凈,普獻頌,祝香 焚降真召靈符,請太乙和三清;眾誦中篇,旋繞,灑凈;焚玉字真符,焚梵氣、甘露、變食等符,焚達冥、破獄等符,焚召六道、四生、追魂、尋魂等符,持幡往門外行召魂儀;法師在壇行普度傷亡復舊還形法,焚召廣度沈淪真人等三十九真人符,引亡魂至浴所,入浴,焚改貌還形、解穢除塵和仙衣等符,引幡繞斛筵,灑水,焚甘露和開咽喉等符,引眾魂受食 召水火煉形天尊,焚建水池和火府等符,移幡於水火兩池之間,焚水煉和火煉等符,焚生肝、生心、生脾、生肺、生腎以及全形、成形等符,誦青玄煉魂玉章 移幡於法座前,智慧頌,皈依道經師三寶,奉戒頌 生天箓,宣超生符,托生符,宣功德牒 啟謝,回軿頌,宣護送牒,送魂,焚仙魂。⑨南宋時期三種施食科儀都包含開通鬼路、召六道孤魂赴筵、變化法食、開通咽喉、施食眾魂、宣戒亡靈、皈依三寶的內容。這是它們的***同點。不同之處則是有的在壇場布置上除置孤魂香案外,還要立茭廓 有的召孤魂僅召六道,而有的卻要分別召請二十二類孤魂 有的奉請神靈赴壇僅指主神,有的除主神外還要奉請三十九名真靈降壇 有的除施食外,還要加上水火煉度、全形成形的內容。

各種施食儀的孤魂香案上,均置有斛食。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十三稱斛食的制作,“用米壹升或二升至數升,皆隨力制為凈飯,切忌葷穢,乘熟裝成壹小斛,不必用面食之類。有力者自從其厚,於其日晚間方造”。ab另外,施食儀中的孤魂香案都置於壇場外的空地上,“務令寬廣,仍戒喧雜”,香案上安香爐、凈水和燈燭,旁置斛食,“蓋以食祭鬼,不宜人氣及燈燭逼近”。施食儀的斛食,既是陽世飯食,在施給眾魂食用時,就要“變化”為法食。高功法師於咒食之所,執手盂,焚變食符,念啟請咒,手結五嶽印,請五方氣入手中。存想各方真氣,下灌斛筵,於每方燒真文。次念三光咒,取日光九芒、月光十芒和黃芒之氣等三光氣,吹於食上,又念三尊號,吹三天氣於食上。左右手,玉清訣,存身為元始天尊,啟召溟涬大變神王下降變食,次以楊枝水灑食,誦諸秘咒,為亡靈開通咽喉,胃管生津,旋繞斛筵,“變化法食,皆是雲廚甘靈,異品珍肴,果是交梨火棗、丹李蟠桃之類,品味香美,遍滿無邊,餒腹皆充,食之無盡”“存斛筵廣大,可以遍迥無窮所”。ae《靈寶玉鑒》對於高功法師在變食中的存想有明確的要求,稱“變食之法師,存為救苦天尊,壇眾為諸大真人,法筵為三層寶壇。斛中紅光紫氣,上沖天際,三寶上帝、太壹慈尊、十方救苦真人、日月星鬥三界真宰,在空玄之中為作證明。天門金光,道氣百千萬重,綿綿而降,灌註己身及斛食水盂之中,內外映徹”,在存想中,“天尊光明遍照天上地下,十方世界無不洞明,天尊灑光露,灌註法食,光明瑞氣,流註無窮”,“其斛攝化無礙,香氣馥郁,充塞虛空,廣大無量”。在施食儀中,受食的除了有黃箓齋供的亡主以外,還有四生六道中的壹切孤魂。因此,各種施食儀都包含召四生六道和各類孤魂的內容。金允中的《上清靈寶大法》列舉的孤魂有二十二類,孤魂的範圍覆蓋了南宋社會的各個階層,其中有“歷代帝王,前朝君主;尊而後妃,下而嬪禦”乃至於“寇儴之輩,劫掠之徒;犯刑徒眾,法死傷魂”。還有各行各業和各種社會層次之人,例如:“千古英雄,歷代將帥;戎門率眾,軍陣兵行;文場秀士,學海儒生;九流之士,雜藝之倫;江上漁人,溪頭釣叟;耕稼之民,農桑之眾;川陸經商,江湖販鬻;割烹之眾,宰屠之行”乃至於“街衢遊子,市井閑徒;伶人樂部,俳客倡流;路歧市藝,南北雜能”。還有佛道教徒和隱士、摩尼教徒,例如:“真祠羽?,琳館黃冠;山林逸士,巖谷幽人;宮觀女冠,寺院尼眾”乃至於“絕葷之眾,吃菜之徒”等等。無論在陽世的尊卑貴賤,在斛食儀中壹律都是孤魂,都沈淪於饑渴幽暗之中,同樣享受法食,都經過符咒之化而升登仙界。因此,在這個局部內容上,道教的神權突破了王權對它的控制,使陰世的王公貴族服從於自己如同煉度儀壹樣,施食儀對於高功的要求甚嚴。《上清靈寶大法》稱高功凡欲至晚施食,“此日先須煉形,存神發真,依法朝奏三天金闕,存玉皇在紫庭之左,青玄在紫庭之右,此二宮乃左右目上出日入月之所,真道所居也。三宮腦上乃捷神之府也。兆早朝默奏,先請降玉皇慈悲吉祥,甘露下降,變煉斛食,自請降之後,舉心運意,行住坐臥,皆是大獻管要,心機歸壹,不可妄想”,在科儀中,也要焚符、念咒、結印和存想,將自身之氣與日月星三光之氣、五方之氣,內外貫徹,普度眾魂。

佛藏中現存最早的關於焰口的經典是唐代沙門不空翻譯的《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和《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並手印》等。不空譯經之始大約晚於道教《藝文類聚》成書壹百多年,因此,道教焰口,以清膳飲食使囚徒餓鬼俱飽滿的儀式,至少要早於佛教焰口約壹百余年。

佛 教的焰口儀的要義是,阿難初入佛教時,忽見名曰焰口的餓鬼,其形醜陋,焰口對阿難說:“卻後三日,汝命將盡,即便生於餓鬼之中。”阿難驚問,何方可免。焰口稱:“汝於明日,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佗恒河沙數餓鬼,並百千婆羅門仙等,以摩伽陀國所用之斛,各施壹斛飲食,並及為我供養三寶,汝得增壽。”ai阿難晨詣求佛,佛言有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咒,誦此咒者,令諸飲食變少成多,變粗為精。又說甘露咒,誦此咒者,水變甘露,清涼美味,廣大如海。阿難聞之,備凈飯凈水,眾鬼觸之食之,皆得六根清凈,超生善道,阿難亦得延壽。因此,《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主要是三個部分:

壹是破地獄門及開咽喉;二是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咒;三是甘露咒。興慈的《蒙山施食要意十則》稱,蒙山施食儀是“宋不動梵師,居蜀蒙山,爰集救拔焰口餓鬼經,水施食法,並以二咒為主,集諸密部成文”而作成。此儀“壹人多人,僧坊林野,皆可遵施,自後禪門日誦,編入晚課,以為日誦常規,由是各方叢林,大小庵居,晚課必施。唯此施食,功滿華夏,今古同遵,遍利無窮”。由此可知,佛教的焰口儀是壹種個人或集體都可進行的以念誦和觀想為主的儀式,無論在內容上和規模上都同道教施食科儀有很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