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學是在文獻工作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獻,就必須對文獻的特點、生產方式和整理方法進行研究,從中總結出規律,從而逐漸形成了文獻學。 文獻學應該算是歷史類的。考據學、目錄學、版本學都是歷史文獻學的傳統分支學科。由這些分支學科組成了歷史文獻學,使它指出從文獻中收集史料的門徑,鑒別史料、確定其來源、性質、可靠程度與實際價值的方法。
所以,雖都是文獻,差別還是很大的。 中國文獻學是以研究中國古代文獻為主的學科,它包括已經出土的文獻和壹些散存的歷史資料主要包括版本學、目錄學、校勘學、訓詁學、音韻學、文字學、出土文獻研究……
中國古代文學史主要是研究中國文學發展脈絡,傳承體系,文學名著和主要文人,旨在理順文學發展的模式,為研究古代文學做保障。 後人對宋人詞集的編纂情況:明末毛晉刻《六十名家詞》後,清侯文燦即續刻《十名家詞集》 後來秦恩復又續刻《詞學叢書》 到了晚清,刻詞的風氣更盛,規模也更大。王鵬運刻有《四印齋所刻詞》《宋元三十壹家詞》,江標刻有《宋元名家詞》,吳重熹刻有《山左人詞》,吳昌綬又有《雙照樓景刊宋元本詞》,朱祖謀有《彊村叢書》,陶湘有《續刊景宋金元明本詞》。1931年趙萬裏編成《校輯宋金元人詞》,嗣後周泳先繼起,輯成《唐宋金元詞鉤沈》,補諸家叢刻之遺。唐圭璋先生在他們的基礎上廣為搜羅,輯成《全宋詞》。在初編此書的時候,就承精於目錄版本之學的王仲聞幫助搜集資料,校訂真偽,商討善本、足本問題。因此當中華書局提議修訂此書的時候,先生就推薦王先生負責校訂。經過王先生全力以赴的修訂,這部重新修訂後的《全宋詞》終於在1965 年6月重印出版。修訂本與舊本相比,面目大不相同,它有壹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所采用的詞集以善本、足本為主。比如,毛晉刻本盧祖臯《蒲江詞》只20余首,《全宋詞》根據《彊村叢書》本《蒲江詞稿》多出70余首;又如,毛晉刻本程珌《洺水詞》40首,《全宋詞》根據明嘉靖刻本《洺水集》增補3首;毛晉刻本李之儀《姑溪詞》86首,而《全宋詞》則據《姑溪集》本增補8首;毛晉刻本劉過《龍洲詞》45首,而 《全宋詞》根據明沈愚刻本《龍洲詞》校毛本,多出34首。又,王鵬運刻本何夢桂《潛齋詞》40首,《全宋詞》則據明成化刻本《潛齋先生文集》增補7首;江標《宋元名家詞》刻本吳儆《竹齋詞》 21首,《全宋詞》據明刊《吳文肅公文集》增補9首。此外,倘原刻文字有脫訛,是編又據其他善本校訂。由於選擇底本采用善本、足本,做到擇善而從,同時嚴於考訂,因此在好多地方改正了前人沿訛襲謬之處。此外,尚有《宋詞紀事》《唐宋詞簡釋》及《元人小令格律》《詞苑叢談校註》《詞學論叢》《全宋詞簡編》《詞話叢編》等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