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耳塞簡介

耳塞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病名·耳塞 4.1 耳痔 4.2 耳蕈 4.3 耳塞 4.4 耳爛 5 劑型·耳塞 6 聽力防護用品·耳塞 7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耳塞的方劑 2 治療耳塞的穴位 3 治療耳塞的中成藥 4 耳塞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耳塞 1 拼音

ěr sè

ěr sāi

2 英文參考

ear plug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earplug [朗道漢英字典]

Politzer’s plug [朗道漢英字典]

an earplug [朗道漢英字典]

earplug(s) [GBZ/T 224—2010 職業衛生名詞術語]

3 概述

耳塞:1.病名;2.劑型;3.聽力防護用品。

4 病名·耳塞

耳塞為病名[1]。見《瘡瘍經驗全書》卷壹。《瘡瘍經驗全書》卷壹:“雍在心經,致傷於耳。五種:耳痔、耳蕈、耳雍、耳塞、耳爛。”治療應根據各病之癥狀,辨證用藥。

4.1 耳痔

耳痔為病名[1]。見《瘡瘍經驗全書》卷三。多由肝、腎、胃三經濕火結聚而成[1]。生耳孔內,或形如鼠乳,紅腫微痛,不作膿,外無壅腫,但耳竅不通[1]。治宜瀉火除濕[1]。可選用梔子清肝湯加減[1]。或硇砂散水調成糊狀,用棉簽蘸藥點痔上[1]。本病類今之外耳道 *** 狀瘤[1]。

4.2 耳蕈

耳蕈為病名[1]。見《瘡瘍經驗全書》卷壹。由肝胃腎三經之火毒凝聚而成[1]。癥見耳孔內贅生物,頭大蒂小,形似蘑菇,微腫悶疼,若色紅皮破者,偶然犯之,則痛引頭頂[1]。治宜清熱瀉火,解毒止痛[1]。內服梔子清肝湯加減[1]。外用硇砂散點耳蕈上[1]。

4.3 耳塞

耳塞為病名[1]。見《瘡瘍經驗全書》卷壹:“雍在心經,致傷於耳。五種:耳痔、耳蕈、耳雍、耳塞、耳爛。”

4.4 耳爛

耳爛為病名[2]。見《瘡瘍經驗全書》卷壹。多由肝膽濕熱郁結,上攻於耳所致[2]。癥見耳輪生瘡,赤爛難斂,此愈彼發,纏綿難愈[2]。治宜清熱除濕、消腫解毒[2]。《瘍醫大全》卷十三:“耳輪赤爛,桑、棗、槐、柳、桃嫩枝摘來煎湯,日洗三次。又方:貝母、輕粉研勻幹摻。”治宜清熱除濕,內服龍膽瀉肝湯[2]。外用穿粉散或解毒丹麻油調搽[2]。亦可用黃連、枯礬各等份研末敷之[2]。治宜解毒清熱[3]。方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黃連溫膽湯等加減[3]。

5 劑型·耳塞

耳塞系指由藥物與適宜基質制成,用於塞入外耳道的耳用固體制劑[4]。耳塞為半固體耳用制劑的壹種,參見耳用制劑。

6 聽力防護用品·耳塞

耳塞(earplug(s))是指插入外耳道內或置於外耳道口處的防噪聲護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