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書莊鎮

書莊鎮

裝訂和排版

印刷前對原稿的形式、材料和制作的藝術和技術設計。其內容包括開本設計、封面設計、版式設計、裝幀形式和裝幀材料等。,包括對開本、封面、封皮、書脊、版式、環襯、扉頁、插圖、插頁、封底、版權頁和信封。封面設計壹般由文字和圖片兩部分組成。書籍的裝幀形式與編排有關。我國的書籍大多是橫排的,采用的裝訂形式有精裝、平裝、單行本、合訂本、普及本、縮印本、袖珍本、特藏本、豪華本等等。另外還有浮口、圓角、包角、查標、毛刺等裝裱方式,書脊與方脊不同。

出版專業術語。指書籍的結構和形式的設計。裝幀的任務是決定壹本書的形式,從裏到外,從內容到形式達到完美的和諧。書籍是由裝訂而成的。沒有裝訂,它們就不是書。裝幀的概念不同於裝裱的畫和題字的“裝飾”,也不同於商品的“包裝”。裝潢和包裝是附著在商品上的東西,裝幀是精神產品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所以書籍裝幀設計首要考慮的就是版式,也就是用什麽樣的版式。其次是版式,即書籍正文及其相關部分的版式(版面)設計。然後就是裝訂方式,也就是用什麽材料。裝幀設計師的任務不僅要考慮書籍在閱讀、攜帶和保存時的使用價值,還要考慮書籍的藝術感染力,即審美價值。裝幀是壹種表現藝術。行為藝術只是烘托壹種意識和感情,創造壹種美好的意境和情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裝幀藝術是通過版式、文字編排、封面、環襯、扉頁、裝幀形式等壹系列設計來渲染壹種意境、氣氛、意境,從而表現某壹品類或某壹特定書籍的品格。書籍裝幀藝術也要註重現代性和民族風格。

古代裝訂形式

早在簡愛時代,書籍就有了壹定的裝幀形式。比如使用多余的簡牘(卷前空白的若幹簡牘)和標準的簡牘(最右邊的簡牘,背面有標題)就被公認為後來書籍中補充頁和封面的出處。宋代印刷書籍普及後,書籍的裝幀形式日趨完善。比如線裝書的書籍結構,包括書籍、書簽、封面、信封、書頁、襯頁、頭、背、根、角。

“書衣”,俗稱“書皮”,是書的表面用紙包裹,現代稱之為“護封”或“封裝”。壹般用又硬又厚的彩紙或彩色絲絹制成,覆蓋在書皮外面起保護和裝飾作用。書籍封面可分為單頁和雙頁,單頁稱為“扣皮”,雙頁稱為“奶酪皮”。

書簽,又稱“浮標”或“書皮題標”,是附在書皮上的紙質標簽,也用絲綢書寫書名、卷或冊號。

“封面”是書籍封皮後面的第壹頁,相當於現代的扉頁,也叫“扉頁”,往往印有書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稱、出版時間等。尤其是書名的書法和題詞人的簽名,往往都是用薄紙蓋著的。

“封皮內”,俗稱“封皮內”,是指封皮背面多為空白,有的印有文字。

“葉”是指書皮和封面之間的空白頁。前葉稱為“前葉”,後葉稱為“後葉”,也叫“副葉”。它的作用可以保護紙張的葉片,還可以防潮防蟲,所以又叫“護葉”。扉頁也可以題寫文字。

“襯頁”是指在書的正面和背面加襯的空白頁。

“書腦”是指在書葉左右側欄外鉆縫線條的空白。因為它是裝幀中的關鍵位置,是固定書籍形態的樞紐,所以被稱為“書腦”。

“書背”,也叫“書脊”,是指書頁裝訂、縫合的壹面,就像書背壹樣。

“書根”是指每本書底部的側切。線裝書只能平放在書架上,所以藏書家在書的根部寫下書名、卷號或冊數,便於檢查和整理。

“書頭”,也稱“書頭”,指每本書頂部的側切。

“書角”是指書本右側的上下兩個角。對於比較珍貴的書籍,往往用湖色或藍色紫菱包裹書角,稱為“包角”。

“信”,又稱“信套”,是用來裝書的。信封面的種類有書皮、紙盒、木箱、夾板等。“書皮”是紙板做的,裏面是紙,外面是布。如果上下兩邊緊,則稱為“四合壹套”。在信的開頭做成月牙形,稱為“月亮背帶”;在信的開頭做成雲狀或環狀,稱為“雲頭罩”。“紙盒”由紙制成,由內三面書盒和外五面書盒套兩部分組成。從書盒縱向壹側打開,另壹固定縱向壹側寫書名、作者、書號、卷、冊、作用。“木盒”用楠木等硬木制成,做成五面封閉的盒蓋。拿書的時候,用兩塊木頭墊在書的上下。“夾板”是由木盒簡化而來,紙帶穿過上下夾板上的扁孔將書本緊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