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小楷書法作品如下:
第壹幅:鐘繇《宣示表》。
鐘繇(yáo,壹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第二幅:王羲之《黃庭經》。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壹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壹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第三幅: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第四幅:歐陽詢《小楷心經》。
歐陽詢(557年壹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壹,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第五幅:虞世南《破邪論》。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壹。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第六幅:鐘紹京《靈飛經》。
鐘紹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興國清德鄉(今江西興國縣長崗鄉上社)人,江南第壹宰相。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鐘繇的第17代世孫,歷史上把鐘姓這兩個著名書法家,鐘繇稱“大鐘”,鐘紹京稱“小鐘”。
江西地方誌列“十大鄉賢”之壹。官至中書令,越國公。有《靈飛經》等作品傳世。為紀念唐代江南第壹宰相鐘紹京,鐘氏後人於清嘉慶八年(1803年)修建的“越國公祠”顯示了江南第壹宰相鐘紹京鐘氏家族名望的顯赫與遷徙的源流。
第七幅:姜夔《跋王獻之保姆帖》。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