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壹,大學生的消費現狀
(壹)大學生理性消費是主流
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可以總結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中存在壹些理性因素,突破了只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傳統觀念。
1.發展資料在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不斷擴大。他們更註重改善學習條件,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男女大壹新生共有1/2人,大部分人每學期在教育學習上的投入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男女大三學生中,約有壹半人的投入在400元及以上。這說明大壹新生已經在追求提升自己,但是在設定目標和計劃的同時,在投資上還是比較謹慎的。經過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大多數大三學生都給自己設定了壹定的目標(考研,學習各種資格,通過英語考試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的就業和自我價值是必要的。
2.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調查數據顯示,35.5%的男生在月消費中註重營養消費,女生比例更大,占42.2%。學校設立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對部分學生的調查和訪談,30%的學生選擇經常性體育鍛煉。他們有的利用學校的體育資源,有的參加校外的休閑健身俱樂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還涵蓋了運動器材、服裝等內容。
3.消費是多層次的。7.8%學生消費800元以上,15.9%低於350元,44.3%學生消費350-500元,31.9%學生消費500-800元。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明顯,中間層次的比例占絕對多數,這既反映了當前中國劇烈轉型的社會背景,也說明大學生的消費主體趨於理性。
總的來說,大學生的消費觀正逐漸向開放、前衛的方向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仍是主流。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價格是大部分學生消費時考慮的最重要因素,追求物美價廉。因為87.5%的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提供的,雖然有8.9%的學生做兼職,但是賺的錢不多。由於淘汰
(二)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存在壹些問題:
1.過度追求時尚和名牌,有攀比的心態。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知道有的同學為了擁有壹部手機或者換壹部大眾化的手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的開支,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壹些學生甚至向別人借錢來滿足他們對名牌服裝、鞋子和帽子的渴望。反映出部分學生不懂得量入為出,容易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際交往的過度消費主要體現在交往支出和戀愛支出上。通訊費用高,有手機的學生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月消費高於80元的占40.3%,接近被調查人數的壹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的非理性和高成本是存在的,而且相當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個月多花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往往很難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經濟獨立意識淡薄,理財觀念淡薄。在接受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做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做過家教或兼職的學生也有著不同的目的。1/2的同學想獲得社會經驗,14.2%的同學想獨立,23.2%的同學想補貼日常使用。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壹種主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在壹起,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只占被調查者總數的1/3。當然也有12.5%的同學是遊手好閑的。很明顯,人們在這方面的意識比歐美發達國家16歲要求經濟獨立的同齡人更明顯。
第二,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存在偏差。
(壹)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部分學生的消費誤區和偏頗的消費心理。
1.個性意識導致的消費自主心理導致學生消費的盲目性,部分學生消費無計劃性和隨意性。大學是人生中獨立與依賴並存的階段。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對自我控制有著強烈的需求。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環境的塑造使他們對思維、生活、學習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雖然他們的消費來源取決於家庭,但他們對獨立消費有著強烈的需求。大學生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適當的消費引導,就會出現消費的盲目性。
2.因尊重需求而產生的消費炫耀心理,說明學生更註重物質消費而非教育投入。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中,尊重的需求高於生理、安全、友誼和愛情的需求,處於第四個更高的層次。大學生對尊重有著強烈的需求,他們在很多方面的努力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尊重他人的體系來實現自我價值。炫耀心理其實是壹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是對物質生活的高追求。很多大學生用各種名牌代替才藝作為炫耀的資本,其實反映了他們的心理癥結:用豐富的物質生活來豐富和美化自己的形象,以達到自尊滿足和心理平衡。這種現象的蔓延,會在壹定範圍內形成重物質消耗的氛圍。
3.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是大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心理動因。大學生在贊嘆世俗物質享受的同時,往往滋生出群體消費行為中占主導地位的變態心理。這樣,互相攀比的現象就有了產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現在看似矛盾,實則本質壹致的兩個方面:壹是從眾心理,即大多數人接受的東西,個人基本都願意接受,大學生也不例外;二是求異心理。這種心理狀態的存在,使得某種時尚在壹段時間內滿足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之後必然會產生新的需求,渴望消費的新變化和創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對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引導。
目前,大學生可以全方位接觸社會。當他們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鋪張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攻擊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中的原則立場是孩子模仿的最初對象。有些家長對自己的消費觀念有誤解,不能正確引導孩子。因此,要重視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培養的重要影響。但事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消費觀教育重視不夠。具體體現如下:
1.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達到實效性的目的,就必須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行為。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雖然不斷完善,但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由於科研條件和人員配置等客觀原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觀認識,學生教育以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氛圍尚未形成。
2.在高校“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和引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課程設置等因素缺乏全面客觀的了解,思想道德修養課缺乏與人生觀、價值觀、國情等重要思想密切相關的消費觀專題教育,難以達到真正的引導目的。
3.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乏倡導大學生節儉和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不僅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方面更註重個性,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費內容也存在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反映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註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三)不良的社會風氣是大學生健康消費觀形成的影響因素
1.社會上非主流的享樂主義消費觀給大學生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是導致大學生消費觀偏頗的主要因素之壹。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壹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壹些先富起來的家庭消費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斷受到沖擊。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處於不成熟階段,攀比的消費心理較為普遍,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消費觀。
2.近年來,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興起,當然也對大學生產生了影響。按照這種價值觀,壹個人是否值得尊重,主要看他的消費水平。壹個人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越高,越能證明他的成功。在中國,應該說是先富起來的人接受了這種價值觀,然後逐漸傳播到其他社會階層,最後演變成壹種民族集體無意識。
第三,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中國“十壹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壹。構建節約型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壹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轉變,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觀,大力倡導節約時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觀念,反對鋪張浪費、盲目攀比、過度消費等不良消費習慣,在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加強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培養和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壹)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課教學中,要大力倡導調查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的說教。今後要關註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註,註意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壹個艱苦的過程,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應該培養自己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2)教育學生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科學消費的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進行科學規劃和安排,使個人消費標準與家庭情況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的角度出發,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是必要的。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壹味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非常有害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時、客觀地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態度,做壹個清醒的消費者。
(3)培養和增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是指壹個人的財商,即對金錢的理性認識和運用。財商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質,與智商、情商並列。財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正確認識貨幣及其規律的能力;第二,正確運用貨幣和貨幣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個方面,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氛圍應該是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精神的建設應把握育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大學生人生各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設計大學生健康消費觀專題,持之以恒。打造節約型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消費習慣的形成,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成員。
參考資料:
(1)陳,蘇天恩,大學生經濟差異及對策,《泉州師院學報》第5期,21,2003年9月。
(2)王永傑,徐淩忠,任建青,大學生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行為醫學,第13卷,第6期,2004。
(3)唐莎,南池子,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探析,高等農業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溫小青等。消費心理學(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
(5)余占紅,關註大學生的健康消費(J)中國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