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能告訴我李清照的身世?

誰能告訴我李清照的身世?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隨父生活在汴京和洛陽,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她精通文筆,文筆,氣質。“她從少年起就有壹個詩意的名字,所以她可以養活自己,接近她的前輩”(王拙的《碧雞漫誌》)。傅園三年(1100),寫了《無錫中興》詩和《張文倩》,受到當時人們的好評。建中靖國源1101歲時,嫁給了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小兒子趙明誠。明成當時21歲。他是帝國學院的學生,喜歡收集上壹代的石雕。婚後不久,新黨蔡京上臺,趙挺之升任尚書右丞。他們盡力打擊舊黨。李被撤職是因為他是黨員,為了提監獄的事。當時,李清照送給趙挺之壹首詩,試圖挽救他的父親。詩中有“心熱而心冷”的說法。由此可見,李氏家族在婚後遭遇了政治上的不幸,她對的所作所為不滿。

大約在崇寧二年(1103),趙明誠開始做官,曾經做過小姐。他們夫妻誌同道合,“有糧有菜有衣有練,貧有遠,有古漢字天下之誌”(《金石錄序》)。經過他們的搜尋,亡詩、古今名人名畫、文物的收藏逐漸增多。大關元年(1107),死於京師,趙家遭遇政治災難。當時,蔡京為左仆射,因嫉妒而誣陷趙家。然而,由於缺乏證據,只有趙挺之的辦公室被查封。趙明誠哥哥可能會因此丟掉職位。李清照和趙明誠回到趙在青州(今山東宜都)的老家。

趙明誠在村裏生活了10多年。他們“知難而退”,更加努力地去參觀古跡和文物。宣和三年(1121),趙明誠復官職。壹是出守萊州(今山東省葉縣)。任滿後改子洲(今淄博市)為密閣。在此期間,他們開始編纂碑刻的記錄,並不斷收集古物和碑文,壹起鑒賞和校訂,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靖康元年,晉人圍攻汴京。次年,趙明誠母親死於金陵,明誠攜書15南下。隨後,北宋滅亡。高宗即位後,明成祖開始認識建康府。這時候北方大亂,趙嘉慶十宮的東西都被燒了。李清照帶著僅有的少量文物隨波逐流,開始了她在南方的悲慘生活。

後期

建言二年(1128),李清照帶著國破家亡的痛苦南逃至建康。她非常關心國家的命運和當時的政治局勢。她寫下了“南來吳江太冷,北去沂水太冷”“南來王導衣衫襤褸,北來劉琨欠訊”等詩句,表達了她對南宋朝廷的極大不滿。次年,趙明誠遷居湖州(今浙江)。留在池陽(今安徽貴池),只身前往建康。不幸的是,他生病了。清照從池陽乘船到達建康時,明誠病危,不久即逝。她非常悲痛地埋葬了她的丈夫。此時金兵大軍大舉南侵,建康形勢緊急。朝廷已經開始疏散和逃離。

李清照派人先把書和金石雕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準備到那裏去投奔趙明誠的嫂子,以避亂。然而洪州又失守,道路不通。大部分文物都在戰爭中丟失了。趙明誠病重時,他的朋友張飛青帶著玉壺來看望他。傳聞夫妻倆在用玉壺贊金,聽說有人向朝廷舉報了。這樣的政治誣陷嚇壞了李清照,她決定將家中的青銅器等物品全部呈獻給朝廷,以求洗白解脫。於是,她沿著高宗避亂出逃的路線,從越州到明州,途經奉化、臺州,再經溫州回到越州。最後在紹興待了兩年,從越州搬到杭州。這期間,她不僅受到政治壓力,而且大量書畫墨被盜,孤苦伶仃四處漂泊,處境極其悲慘。據《建炎年間錄》等資料記載,李清照曾再婚,但後世學者對此頗有爭議。

這年冬天,金仁男犯了事,她從臨安到金華避亂,第二年回到臨安。關於李清照晚年生活的資料比較缺乏,但她曾以大使的身份寫詩送給韓逍遙、胡松年,寫過《拍馬》和《序》,還用前人的墨汁拜訪過米友仁,要求題詞。這說明她壹直關心國家大事,壹直從事文學創作和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