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徐森玉的人物生平

徐森玉的人物生平

建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物處處長兼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上海博物館館長、全國第二中心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三人領導小組成員、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是第壹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壹生為查訪、發掘祖國文物奔走天南地北,發現大同的遼代古寺、趙城的元代戲臺、房山石經山唐代地契、北京的元代阿拉伯式浴池、薊縣唐代寺廟、三門峽摩崖石刻等,尤其是趙城古寺藏的多達44卷的石刻大藏經,更是稀世之珍寶。為國家征集鑒定大量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其中有晉代王獻之,宋代司馬光、蘇軾的真跡,春秋、戰國和商代的青銅器,殷墟出土的壹批甲骨片,秦漢以來的不少帝皇印璽等。居滬30余年,積集書籍15000余冊。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遭殘酷迫害。

1971年5月19日,徐森玉在上海含冤去世。 徐森玉畢生為文物、古籍的保護作出了卓越貢獻。

抗日戰爭開始,北平淪陷前夕,他將北平圖書館珍藏的壹批善本書和唐人寫經8000多卷,搶運到上海保存。上海淪為“孤島”時期,他又與鄭振鐸壹起幾次設法轉移,才未遭日軍掠走。

抗日戰爭初期,他冒險潛回北京,與孫仲章***同策劃將尚陷北大研究所的“居延漢簡”2萬余枚秘密運出北平,寄存香港大學圖書館。民國27年(1938年)春,不辭艱險,押運故宮文物轉移至後方安全地帶。途經貴州安順,由於車禍事故,足部受傷致殘。“孤島”時期上海不少珍貴古籍流失海外。上海文化界著名人士張元濟、鄭振鐸致電重慶,要求政府搶救古籍。民國28年底,他受重慶方面委派赴滬收購善本圖書。歷時七個月,與鄭振鐸壹起竭盡全力搶救舉世聞名的藏書家——劉氏嘉業堂、張氏適園、劉氏回海堂、陶氏涉園、鄧氏鳳西樓等所藏珍貴版本古籍,揀選、收購了壹大批,而且冒險將最精的82部宋元版本502冊,親自攜帶經香港轉運至重慶,為保護祖國古籍作出了貢獻。

抗戰期間得悉日本帝國主義計劃搶走山西趙城的金代刻本《趙城藏》佛經4000多卷,為了避免這批國寶落入日軍手中,他通過鄭振鐸轉告中***地下組織,終於由山西的八路軍派出壹支隊伍趕赴趙城,把這批珍貴文物搶救了出來。

全國解放前夕,國民黨逃往臺灣,行政院下令故宮博物院把珍貴文物造冊上報、裝運臺灣,遭徐森玉反對。國民黨五個部門聯合聘請他赴臺灣主持文物工作,他卻婉言謝絕,毅然留在上海。

徐森玉和二希帖

解放初期,徐森玉參與籌備建立上海博物館和上海圖書館。他利用自己與國內收藏家的關系,運用本人鑒別專長,全力以赴開展了文物征集工作,訪求文物珍品、善本圖書,為博物館、圖書館收購了大量稀世之寶。1951年,為了征購晉王獻之《中秋帖》和王詢《伯遠帖》,親自陪同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赴澳門,將《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中的“二希”購歸。此外,他還在上海的銀行保險櫃中,發現了太平天國的重要文物“天王玉璽”兩方,後調撥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徐森玉在擔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和上海博物館館長期間,征集了晉王獻之《鴨頭丸帖》、唐懷素《苦筍帖》、宋司馬光《手跡》、宋蘇軾《文同合卷》、宋拓孤本《鳳墅帖》、《郁孤臺帖》和明天啟刻《蘿軒變古箋譜》等,均為稀世珍品。

1962年,經徐森玉動議和督促,將密封在鐵箱內30多年的宋刻龍舒本《王文公文集》玻璃版底片從故宮博物院找出來,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予以影印出版,為古文獻的整理、保存作出了貢獻。

由於徐森玉對文博工作的重大貢獻,中央文化部於1962年12月21日上海博物館建館十周年時為徐森玉頒發了獎狀。 1881年(清光緒七年辛巳)徐森玉(名鴻寶)生於夏歷七月廿三日於浙江吳興(今湖州市)菱湖鎮。兄守之(名鴻猷)長其9歲。母親閔氏,出身名門,世代以刊刻古籍為業。

1884年父親攜全家至江蘇泰州謀職、定居。弟鹿君(名鴻賓)生,小其三歲。母親授其詩書。1888年父亡。1890年家境貧寒,兄守之只身入川為幕府,閔太夫人攜兩兄弟投奔江西九江知縣之本家叔父。太夫人在縣衙家塾教授侄女輩,兩兄弟則附讀於縣衙之家塾。

1893年徐森玉天資聰敏,且已有古文功底,家塾兩年後,塾師已無力任教,乃建議其投考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入白鹿洞書院,受業於式枚(晦若)之門8年,打下國學、版本目錄學基礎。

1900年有科學救國思想,棄科舉而考入山西大學堂,讀化學。1902年以每年所得獎學金之部分,供弟鹿君入山西大學堂讀書。撰寫《定性分析》壹書,並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05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堂化學系。時山西大學堂監督(校長)寶熙(字瑞臣,清皇族)甚賞其才華,經常接其進府談古論今。徐森玉以後成為壹代著名古文物鑒定大師以及金石學、版本目錄學專家,與寶熙有關。

1906年至奉天任測繪學校及實業學校監督(校長)。1907年回泰州與王氏完婚。1908年編撰《無機化學》出版。1911年為紅十字會赴武昌救護辛亥革命誌士。1912年任教育部僉事。安家北京,初住石駙馬大街內鮑家街,與周肇祥(字養庵)同住,後遷至都城隍廟街(今成方街)。

1915年清史館成立,趙爾巽任館長,聘其為協修,主修《職官誌》。1918年任教育部僉事和秘書,和魯迅***事。1919年委托商務印書館張元濟影印《北山錄》。1921年6月3日,北京國立八校教職員請願,馬敘倫、李大釗、沈兼士等在總統府(新華門)前被軍警打傷,由其護送至德國醫院救治。

1924年11月,馮玉祥逐溥儀出宮,徐森玉被派駐由當局與遜清***同組成的善後委員會工作,擔任古物保管委員會顧問及東陵盜案審查委員會委員。是年,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館長。

1927年中年皈依三寶,精研唯識,與韓德清居士建三時學會。是年秋,遷居三時學會,公余之暇,茹素研讀經書。1931年與袁同禮、趙萬裏集資購明萬歷丁巳(1617年)刻本《金瓶梅詞話》,並影印120部。1933年故宮文物遷往上海,藏法租界四川南路天主堂,參加精選文物。

1937年8月,故宮文物南遷,率第壹路由南京出發溯江至武漢,轉由粵漢路到長沙。11月,由長沙潛赴天津,搶救居延漢簡。1939年春,主持故宮古物南遷,在貴州安順逗留經年,住讀書山。因日寇又將西侵,只得與同伴攜帶文物進行更艱巨之轉移,翻越數十道大山,歷時兩月,始到重慶。時腿部傷殘,不良於行。

1940年12月,至上海,與鄭振鐸、張壽鏞、張菊生、何炳松收購古籍善本。至1941年7月結束,攜帶80箱孤本善本赴香港,經桂林到重慶。1941年將在上海所購古籍精選編為《玄覽堂叢書初集》。“玄覽”二字取意《文賦》:“佇中區以玄覽,移情誌於典墳。”1942年為搶救《趙城藏》獻策。該藏後由山西八路軍搶救成功,現藏北京國家圖書館。

1947年6月19日,集中於重慶的故宮博物館文物,開始向江蘇南京發運,歷時半年,全部運到南京朝天宮庫房。1948年11月中旬,在蔣復璁電召下赴南京,於翁文灝宅參加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聯席會議,與會者還有王世傑、朱家驊、翁文灝、傅斯年、李濟等,討論文物遷臺事。會上推徐森玉、李濟督運及照料文物。12月13日,徐森玉在給臺靜農信中言及此事雲:“袞袞諸公妄以臺灣為極樂國,欲將建業文房諸寶悉數運臺,牽率老夫,留京十日,廁陪末議。期期以為不可,未見采納。”從此與故宮博物院脫離關系,隱居上海,並將南京所予赴臺灣機票上交。1949年5月,上海解放。8月,陳毅領導建立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任命文物專家李亞農為主任,黨外人士、著名文物鑒定家及圖書版本專家徐森玉為副主任。

1951年秋,受周恩來總理委派和文物整理委員會主任馬衡南下至廣州,贖取“三希堂”中之“二希”(即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經二老鑒定確屬“二希”無誤,乃以35萬元港幣(合人民幣27萬元)易得,由馬衡等帶至北京,完成國寶回歸之使命。

1953年收購劉體智所藏甲骨文1萬片,並以1萬元收購壹枚宰豐骨(1930年代殷墟南小屯出土商代帝乙帝宰時期之牛肋骨),刻辭文字及圖案均以綠松石嵌飾,精美絕倫。1960年80遐齡,中***上海市委辦公室為其祝壽。

1960年兼上海博物館館長及全國第二中心圖書館委員會主任,同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他策杖四處走訪,為國家征集、鑒定了大量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特別是晉代王獻之、王羲之宋代司馬光、蘇東坡的真跡;秦漢以來的帝王印璽、商代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和殷墟出土的龜甲骨片。

1962年,中央文化部向徐森玉頒發了嘉獎令,表彰他為文物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

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恩來總理握著他的手深情地稱呼他為“國寶”。

“文革”伊始,便被打入“十大反動學術權威”之列,備受抄家、批鬥之辱。

1971年5月19日,被“四人幫”迫害逝世,時虛齡91歲。

1979年2月16日,上海市為徐森玉舉行骨灰安放儀式,鄭重地平反昭雪,為他恢復名譽。

1985年,其子女遵照他的遺願,將他生前的壹萬餘冊藏書全部捐贈給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