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古代 1.古代文學常識
壹、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壹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壹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壹。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鹹。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②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壹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壹名叫解(jie)員。 ③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壹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壹名叫會元。
④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壹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壹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中國文學之最 1、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2、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4、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5、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6、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8、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遊; 11、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12、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13、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14、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15、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誌異》; 17、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18、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19、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20、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21、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22、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23、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三、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劄:書信 22、廟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壹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壹新詩體,開創了我國。
2.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關於古詩詞鑒賞,《考試說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但在實際的考查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壹向偏低,很多學生都把它視為難以逾越的鴻溝,望而生畏,以至做題時迷迷糊糊地跟著感覺走,很遺憾地丟掉了應該得到的分數。
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訓練:壹方面廣泛的積累,盡可能多的掌握古詩詞。見多識廣肯定會對解題有幫助,另壹方面,就是要研究鑒賞技巧,它是應對考試的重要手段。
這兩點結合起來,就是“積累+技巧”的策略。下面筆者主要就技巧問題談幾點:壹﹑註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方面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居高臨下的分析了。
譬如說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沈郁頓挫的風格 ; 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 ;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 在氣勢雄壯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其他的詩人如王維﹑杜牧﹑李商隱﹑蘇軾﹑辛棄疾﹑陸遊等,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做研究性的總結概括。
這裏筆者有壹個簡單的歸納:如《詩經》是現實主義的源頭,《楚辭》是浪漫主義源頭。漢代古詩有悲愴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詩則蒼涼雄健。
王維詩含蓄生動,邊塞詩(以高適、岑參為代表)雄渾奇拔。李白詩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 ;杜甫詩憂國憂民的人生,沈郁頓挫的風格。
白居易詩雅俗***賞,李賀詩奇詭變幻,李商隱詩清麗俊逸,杜牧詩含蓄綽約,以溫庭筠為代表的壹批“花間派”詞人(韋莊、歐陽炯、李詢、孫克憲等)詞風既有濃艷香軟的壹面,又有清新疏朗的壹面。李煜詞頹靡傷感卻又細膩感人。
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而又語近情深。範仲淹詞蒼涼悲壯,晏殊詞明朗疏淡,蘇軾詞雄健豪放,柳永詞纏綿悱惻,黃庭堅詞流暢自然,秦觀詞情真意切,李清照詞婉約淒切,楊萬裏詞新鮮活潑。
號稱小太白的陸遊,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的詞風在氣勢雄壯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的作品。另外的格律派詞人姜夔的特點卻是精心刻意、清妙秀遠……這些詩詞風格壹直影響到明清詩壇,因此我們在秋瑾的詩詞中也不難找到古代詩風的影響。
有壹點需要強調,對作者的風格有些初步了解,將給我們帶來壹定方便。但也應註意,所謂風格,是指詩人寫作的主調,並非沒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據情況靈活運用。二﹑註意詩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題目﹑背景提示﹑註釋等。
這些很重要,有的還可能是理解詩歌的關鍵。請看下邊壹首詩:近試張水部 朱慶余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單看這首詩的內容,好像是寫壹個新媳婦準備第壹次見公婆時梳洗打扮的心理狀態的,只有看了題目才知道是作者朱慶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張水部,表現自己期待不安,並希望張水部幫助自己過關的心情的。再看下邊壹首詩:山行留客張旭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這首詩如果不看題目,就可能使人錯誤的理解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贊揚山中的美景,或勸人留下來欣賞山中美景。
只有看了詩歌的題目,才能明白這首詩的寫作用意。三、借助各種知識和信息,分析詩歌的情與景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從古到今都是這樣。
我們鑒賞詩歌就是要品味出詩歌中所抒發的情。因為詩歌中的情是隱含在各種描寫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這就要求我們目的性很明確得去從各個角度剖析詩歌的各種技巧。
例如2001年全國題: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這首是我們壹看題目就知道是送別題材,自古詩人傷離別,作者在表達離別之情時,寓情於景,以景襯情,產生了極好的效果。妳看,在微雨裏、在暮鐘裏,帆顯得重,鳥飛得慢,“海門深不見”,前景不明朗,“浦樹遠含滋”,連遠遠的江邊的樹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況是送別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了。
這裏的景物描寫有兩個關鍵之處:“帆來重”、“遠含滋”既是寫自然景物,又是寫人的感情。由以上幾首詩的分析可知,我們在鑒賞古詩詞時,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視聯系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如:題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聯和尾句、詩行中的關鍵字詞等。
四、掌握壹些必要的典故和慣用的意象古詩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簡意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復習要力求避免艱深難懂,但在平時接觸過的和常識性的壹定要註意盡可能多掌握。
例如,“青衫司馬”、“豆蔻詞工”、“封狼居胥”、“關河”、“三山”、“樓蘭”等。例如,閱讀下邊這首宋詞,回答後邊的問題:如夢令(嚴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這首宋詞用了壹個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誰的什麽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寫的是什麽事物?抒發的是什麽感情?回想壹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壹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並由此推知這。
3.古代文學知識《四書》指哪些
《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著作的總稱.《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叢書.據文津閣藏本,該書***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也包括了《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史記》、《爾雅註疏》、《說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國語》、《水經註》、《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其他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來華歐洲傳教士的壹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我國古代的兵書有很多,其中《武經七書》將《 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著名兵書匯編而成.還有其他的著名兵書:《鬼谷子》,《陰符經》,《孫臏兵法》,《三十六計》等等.。
4.古代文學常識大全
壹、建安文學基礎: 1、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傑出的詩人曹操。
他詩歌創作 代表作品有描寫漢末戰亂和人民苦難的《薤露行》《蒿裏行》《苦寒行》;“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是《蒿裏行》中的名句。表現統壹天下雄心壯誌、充滿積極進取精神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現了他博大的胸懷;《觀滄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描寫了大海孕大含深的氣派。
《短歌行》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表現了作者對賢才的渴慕,《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現了曹操積極進取精神。 2、曹操是建文學新局面的開創者,開用樂府舊題寫時事的先河。
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詩也不少優秀之作,他學習漢樂府,但又有自己的風格。 3、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詩是曹丕的《燕歌行》;他的《典論·論文》是現存最早了文學專論,他提倡文學,對建安文學的繁榮起了推動作用。
4、曹植的生活和創作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為界線, 5、曹植詩歌創作的代表作有描寫遊俠少年的高超武藝和愛國精神的《白馬篇》,其中“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集中表現了少年的愛國精神;鼓勵朋友建功立業的《贈徐幹》;在思婦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悶的《七哀》;描寫壹個少年斬斷羅網,拯救壹只黃雀的故事的《野田黃雀行》;描寫海邊人民貧困生活的《泰山梁甫吟》;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惱寄托自己懷才不遇之感慨的《美女篇》等。鐘嶸稱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6、建安時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稱見於曹丕的《典論·論文》,指孔融、陳琳、王粲、阮瑀、應瑒、劉楨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7、“七子”的詩歌創作中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苦難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詩》其壹,其中“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表現了戰亂給人民帶不的苦難。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等;抒寫個人的抱負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劉楨的《贈從弟》三首等。
8、現存題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悲憤詩》,騷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最可信的是蔡琰所作的是五言《悲憤詩》。
第二、正始西晉文學基礎 1、正始文學泛指魏代末年的文學,此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2、嵇康的散文代表是《與山巨源絕交書》,詩歌的代表作是《贈秀才入軍》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詩歌創作是八十二首《詠懷詩》,最著名的散文是《大人先生傳》。
3、阮籍的《詠懷傳》在運用王言詩抒情和諷諭方面有較高的成就,其壹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表現了自己的孤獨苦悶,給處於黑暗統治下的進步作家開拓了壹條寫作政治抒情詩的道路,《詩品》的“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概括的就是阮籍的詩風。陶淵明的《飲酒》,庾信的《擬詠懷》。
4、晉武帝太康前後的“三張、二陸、兩潘、壹左”指導的是張華、張協、陸機、潘尼、潘嶽、左思,他們是太康時期著名的詩人。 5、太康文學創作有兩種不好的傾向:壹是模擬古人的風氣大盛;二是追求詞藻華美和對偶工整。
劉勰所說“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指的就是太康文學。 6、太康時代最著名的作家是陸機,與之齊名的作家是潘嶽,還有張華張協等。
7、陸機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詩十九首》的《擬古詩》十二首,描寫行旅生活的《赴洛道中作》;潘嶽的名作是《悼亡詩》三首。 8、左思是西晉最有成就的詩人,他的詩直接繼承了建安風骨有“左思風力”之稱。
9、左思的代表作有《詠史》八首,作品采用了典故,運用了對比等手法,如“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即是對比,“澗底松”和“山上苗”即是比喻寒門知識分子和士族子弟,又是用對比反映寒門知識分子與世族門閥的矛盾。此外,《招隱》《嬌女詩》《三都賦》都是他的名作。
10、劉琨的代表作是《扶風歌》,他是著我的愛國詩人。郭璞的代表作是《洲仙詩》十四首,他是壹位玄言詩人,《詩品序》中“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即是對玄言詩的批評。
第三、陶淵明基礎: 1、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謚號“靖節征士”,因其曾作過彭澤令,所以後人又稱他為陶彭澤,他辭去彭澤令後,過著“晨興埋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 2、陶淵明的詩可以分成兩類:田園詩和詠懷、詠史詩。
他的散文辭的名篇是《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感士不遇賦》等。 3、陶淵明的田園詩歌按其內容可以分為三方面:壹部分表現農村的恬美靜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歸田園居》其壹(“少無適俗韻”),《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等;另壹部分以極大的熱情歌詠了農業勞動,以及在勞動中與農民建立的友誼,如《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人生歸有道)等;還有壹小部分反映了農村雕蔽和自己的窮困生活,如《歸田園居》其四(久去山澤遊)、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等。
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詩並記》是他田園詩的壹個新發展。 4、陶淵明的詠懷、詠史詩。
5.中國古典文學常識
文學知識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壹位田園詩人。
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幹寶,字令升。
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撰寫出我國第壹部神話(誌怪)小說集《搜神記》。 範曄,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散文家。
《樂羊子妻》、《張衡傳》選自他的《後漢書》,“後漢”即“東漢”。“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出自他的《後漢書?列女傳》。
劉義慶,南朝宋代小說家,著有我國第壹部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這是壹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的筆記小說,書中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壹往情深”、“口若懸河”等。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著有我國第壹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50篇,涉及到創作的許多問題。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撰成《水經註》40卷,是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誌。 鐘嶸,字仲偉,南朝梁代文學批評家,著有我國第壹部詩歌理論專著《詩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傑之壹,唐代文學家,有抒情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楊炯,初唐四傑之首,名作有《從軍行》。 盧照鄰,初唐四傑之壹,代表作為《長安古意》。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壹,代表作為《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賀知章,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代詩人。
所作《回鄉偶書》(七絕),為傳誦名篇。 王之煥,字季陵,唐代詩人。
他的《涼州詞》、《登鸛鵲樓》是唐代絕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人。
《過故人莊》(五律)描繪了綠水青山的田園風光和“把酒話桑麻”的農家情趣,體現了詩人與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曉》(五絕)寫春曉之景及早春之情,成為流傳千古的好詩。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詩人,擅長七絕,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從軍行》七首、《芙蓉樓送辛漸》和《出塞》兩首都很有名。 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名篇有《鳥鳴澗》(五絕)、《送元二使安西》(七絕)、《觀獵》(五律)。“味摩詰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贊王維之語。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官至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為權貴所容,使他對腐敗社會加深了認識,寫下了抨擊帝王權貴荒淫奢侈和控訴現實政治黑暗的詩篇。五絕《靜夜思》、《秋浦歌》、七絕《望天門山》,五律《送友人》,七古《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
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適,字達夫,唐代邊塞詩人,詩作對當時的邊境形勢、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七絕)。
崔顥,唐代詩人,開元進士,官至司勛員外郎。所作邊塞詩慷慨豪邁。
《黃鶴樓》(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鞏縣(河南),唐代現實主義詩人。
曾漫遊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後任左拾遺,後棄官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壹度任劍南節度參軍,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
從軍多年,對邊塞生活體驗深刻,有《岑嘉州詩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七古)。
張誌和,字子同,唐代詩人,多寫隱居閑適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漁歌子》(詞)。 韓愈,字退之,河陽(河南)人,自謂郡望(郡裏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唐代散文家、詩人,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