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對魏徵既欣賞又敬畏。魏徵病逝後,唐太宗悲傷地說:“壹個人以銅為鏡,可以看出他的衣服和帽子是否穿著得體;以史為鑒,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以人為鏡,可以發現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現在魏徵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貴的鏡子。"
唐太宗為什麽視魏徵為自己的鏡子?這是有原因的。
十幾歲時,魏徵出身卑微、孤獨和貧困,並壹度出家為僧。他喜歡讀書,潛心鉆研古籍,學識淵博。隋朝末期,魏徵參加了反抗隋朝暴政的起義。後來,他投靠了唐朝由建立的李淵,並為太子李效力。由於他傑出的才能,魏徵受到王子的高度重視。
後來,的次子,發動了“宣武門兵變”,殺死了他的弟弟李。揚和李可恩·施敏知道魏徵是壹個有才能的人,所以親自召見他。
李世民壹看到魏徵,就非常生氣,問他:“妳為什麽要疏遠我們的兄弟?”在場的大臣們覺得魏徵會被殺死。
然而,魏徵平靜地用非常自信的語氣回答道:“如果王儲早壹點聽我的話,他肯定不會落得如此下場。”李世民聽後,被魏徵大無畏的力量和正直的精神所感動,並從內心欽佩他的人格。所以沒有懲罰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是唐太宗。唐太宗任命魏徵為禦史大夫(專門為皇帝出謀劃策的官職),後來又提拔他為宰相。建國之初,唐太宗勵精圖治,經常召見魏徵,與其共商治國得失。魏徵胸懷大誌,勇敢無畏,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大膽進諫。在位幾十年間,他為了使唐朝人民富強,向唐太宗進諫200多次。每次,唐太宗都仔細考慮他的建議,盡量采納。
有壹次,唐太宗違反了他的規定,只有18歲的成年男子才應服兵役,決定征召16歲及18歲以下的高個子男子參軍。命令發布後,魏徵強烈反對。唐太宗很生氣,派人把他叫來,訓斥了壹頓。
魏徵並不害怕。他嚴肅地提出抗議,說:“現在妳把所有強壯的中年男人都帶出去服兵役。那麽,誰來種地呢?誰將做這項工作?妳常說我當了君主,首先要守信,可是國家的法律明確規定只有男人中的強者才需要服兵役。妳為什麽不遵守它們?這樣做難道不在老百姓面前喪失公信力嗎?”
魏徵的話平息了唐太宗的怒火。他真誠地對魏徵說:“王先生真是我和祖國的壹面鏡子!壹開始覺得妳太固執,不講道理,現在聽了妳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政令不壹,百姓無所適從,無法治理好國家。”因此,唐太宗立即下令停止招募中國男子服役,並獎勵魏徵。
敢於直言進諫的魏徵不僅為國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也成為了後世官員效仿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