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抽暇重讀這本小書。全書89000字,鮑善淳教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數高達210000冊。我於1982年9月27日購於合肥市四牌樓新華書店,每冊定價0.38元。那是壹個無書可讀的年代,我當時即通讀了這本書,初步了解到閱讀中國古文的困難和必要。那時,我剛剛大學畢業半年左右。今重讀此書,已入老境,恍若隔世,唏噓不已。”
壹本好書就是生活的明燈。壹向愛好中國古典文學的我,在引以為憾當年無緣購買該書的同時,備覺無論如何也要討還到此書的沖動,這倒不是人雲亦雲,而是因為丁先生讀的書和策劃出版過圖書浩如煙海。他能朝花夕拾,我想壹定是珍品。
遂網上查找作者信息,可惜信息量不大:
“鮑善淳:(1938-) ,安徽歙縣人,1961年畢業於合肥師範學院(現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安徽師範大學資歷教授,曾任安徽古籍叢書編審委員會委員,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古代漢語、訓詁學和古籍整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著有《怎樣閱讀古文》、《讀古文入門》、《方言疏證校註》、《續方言校註》、《續經籍纂詁》(六高校協作項目副總纂)、《古代漢語》(主編)等。其中《怎樣閱讀古文》先後由中國臺灣、香港多家出版社出版,並在日本、韓國分別出版日文版和韓文版。”
壹看作者就是做學問的大家。於是搜索該書,輾轉幾番方從孔夫子舊書網上找到幾個售賣該書的,在幾個中我篩選定了山城重慶的壹個網店。壹來判斷重慶的該書壹定損壞不大,二來每每讀到該書會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9月1日付8元書款加12元快遞費,幾次跟蹤物流信息,不時盤算著到哪裏了。9月3日上午收到了該書,立即讓夫人拍照封面、扉頁、版權頁來壹睹芳容。果然驗證了我的判斷。尤其扉頁上有“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圖書室”的橢圓形藏書章,更加增加了該書的含金量。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今得此書,無疑為重讀古文亮起了明燈,而有位學貫中西的丁先生等良師益友更是學習生活的明燈。
(2018年9月3日赴大豐港途中有感,晚9時記於博匯科技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