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寶蟾遊記》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辭官歸途中遊覽寶蟾後所寫的遊記。
原文節選:妳若多仆碑,卻因沒有悲夫古書而不能得道,後世歪理邪說不能名!所以,學者不深入思考,是無法慎重對待的。
四個人:的父親的父親、長樂王的父親、余的父親和安尚春的父親。何誌元年七月的壹天,臨川王牟記。
也感嘆古刻文獻不能保存,後人誤傳,無人知曉真相。我怎麽能說完呢?這就是為什麽學者要深入思考,謹慎使用信息的原因。
同行的四人分別是:廬陵的小,字,長樂的王惠,字深;我的弟弟,王安國,王安尚,是純潔的。何誌元年七月,臨川人記載了王安石。
擴展數據
王安石的文集裏,遊記不多。但他的《寶蟾山之旅》相當出色。這不僅是說作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壹的王安石在這篇遊記中展現了他傑出的散文藝術才華,更是要註意這篇遊記展現了王安石作為政治改革家的學識、見解、膽識和氣度。
可以說,《寶蟾山之行》這本書的顯著特點,就是運用高超的寫作技巧,通過某些具體事例,準確而充分地闡述壹種人生哲學,使完美的表現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諧統壹。
顧名思義,遊記是關於觀光的文章,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描寫山川勝境和風景之美,也不可避免地要表達這些山川勝境所引發的內心感受。
壹般來說,遊記文章往往以寫景抒情為主,但王安石的這篇《寶蟾遊記》將寫景抒情與記敘講道理結合在壹起。並從中寄托了政治主動的懷抱,體現了對社會生活執著追求的精神,難能可貴。
王安石早年做過地方官,去過東南很多地方。後來,他在首都做官,壹直到北方的宋遼邊境。他所到之處,或參觀、或感悟、或寫詩、寫散文,多與歷史、現實、國計民生有關,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
這篇《寶蟾山之行》寫於宋仁宗元年,即公元1054年,他出任鄞縣知府,在安徽做了三年的判官之後。寶蟾在今天的安徽含山縣。
百度百科-寶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