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古籍記載:“冶仙居其上,時放燈光”。但“冶仙”卻從來無人見過,而時放燈光,卻有人親眼目睹。舊時每逢舊歷正月十五燈節期間,山下附近有些善男信女們要到塔前廟內燒香上供,有的人還要在廟門口或塔角上掛些小紅燈籠,到了夜晚,點燃蠟燭之後,燈光四射,從山下望去,就像天空中的紅星在閃閃發光,其景色絕妙非凡,因此而得“冶塔仙燈”之景名。
冶仙塔始建於遼代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塔前有廟,名曰普照寺,明嘉靖·庚戌時,胡虜人來犯,殿宇毀於火,重修後改為普濟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冶仙塔,並建南海大士佛殿之楹,光緒十五年(1889年),塔頂被雷擊去(見民國三年《密雲縣誌》卷壹之四),後又重修。此塔雖經多次重修,但其結構壹直保持遼代建築風格,塔高12米,直徑6米,平面呈八角形,三檐空心,塔身分上下兩層,每層各有拱形券門,可以出入,門洞朝南,周圍有磚雕假窗和各種磚雕花飾,塔基、塔身、塔頂全部為磚雕仿木結構,下層券門兩側有清代人書刻的壹副對聯曰:“高插雲漢文人筆,重領檀營武士冠”,橫批三個大字是“普濟寺”。在十年動亂中,這座珍貴的遼塔,於1967年以“破四舊”為名被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