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不得不去的的旅遊景點
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黃河中遊流經晉陜大峽谷時形成的壹個天然瀑布。西瀕陜西省宜川縣,吉縣黃河遊覽區
東臨山西省吉縣,距山西吉縣城西南約25公裏。瀑布寬達3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是中國僅次於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滾滾黃河水至此,500余米寬的洪流驟然被兩岸所束縛,上寬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湧,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故名?壺口瀑布?。中國古籍《書禹貢》曰?蓋河漩渦,如壹壺然?。兩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裏冒煙?,更是罕見。亞洲飛人柯受良和吉縣飛人朱朝暉先後駕駛汽車和摩托車成功飛越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黃河壺口瀑布位於山西省吉縣和陜西省宜川縣之間,在山西吉縣城西南25公裏黃河之中。壺口瀑布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裏,為山西省著名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4A級景區。 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巖上沖刷成壹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註,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裏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壺口。春秋季吉縣黃河遊覽區
節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明陳維藩《壺口秋風》詩有?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句,可謂真實寫照。 黃河流經晉陜峽谷到達吉縣境內,水面壹下子從400多米寬收縮為50余米,《書?禹貢》中只用八個字:?蓋河漩渦,如壹壺然。?壺口瀑布的形象躍然紙上。
吉縣黃河遊覽區
吉縣黃河遊覽區,位於山西省吉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黃河遊覽區這壹帶,又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寶庫。幾千年來,有多少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發生在這裏,有多少名勝古跡、文化遺址留存在這裏:楚漢爭雄的廣武戰場?漢霸二王城?,唐代有名的昭成寺所在地?桃花峪?、敖倉遺址、河陰輸場,還有記錄著五千多年前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的大河村,有展示黃河流域從仰韶文化過渡到龍山文化的歷史過程的廣武清臺遺址,有顯示中國冶鐵水平的漢代冶鐵遺址,這裏就象是黃河燦爛文化歷史的縮影。
黃河瀏覽區的壹切景觀都是人文的,它不同於傳統的旅遊勝地,或擁有大自然的賞賜而以奇山秀水見長,或以擁有高廟古墓為特點,它是壹座給人以科學文化知識的新型瀏覽區,它的建設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時代精神。
掛甲山摩崖造像
地址:吉縣城南0.5公裏掛甲山
摩崖造像始鑿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時期多有補刻。現存摩崖石刻隋、唐風格尤甚,個別龕為金代風格,宋代摩崖造像無實物保存,唯有石刻題記存留於此。
造像鑿刻於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東***有造像5區,每區2壹3龕,多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飾手法基本采用剔地突起與線雕相結合,與其它石窟中圓雕相比,別具壹格。
謝悉坤柔聖母廟始建於宋天聖元年(1023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現僅存聖母殿,為元代遺構。大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減柱造,前檐施大額枋兩層。
臨汾旅遊好去處
蔡家川森林公園
蔡家川森林公園位於吉縣東北部,地處屯裏鎮境內,毗鄰209和309國道交匯處,向東110公裏與同蒲鐵路相連,向西70公裏即達陜西宜川境內,與黃河壺口瀑布隔山相望,是去壺口瀑布的路經之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境內年平均氣溫9℃,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氣候適宜,山青水秀,無汙染,壹年四季碧水藍天。
蔡家川森林公園分為閆家社、前店、熬子溝、秀家山4個景區,是體驗黃土高原風情和晉西北農家田園生活為主的休閑度假旅遊區。
柿子灘遺址
柿子灘遺址距今2-1萬年,東西分布約10公裏,面積約6萬平方米,是壹處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1980年發現並試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裏的範圍內新發現25處舊石器地點以及壹個中心遺址區,組成了柿子灘遺址群。2001年至今進行了連續發掘,新發現10余處人類用火遺跡,上萬件石制品動物化石、石磨盤、石磨棒和蚌質穿孔裝飾品。這是中國目前發現距今2-1萬年前面積最大、堆積最厚、內涵最豐富的壹處原地埋藏遺址。
遺址文化遺物有石制品和巖畫兩部分。石制品大部分以石英巖為原料,器形有削狀器、尖狀器、錐鉆、石鋸、琢背石片等。巖畫發現於遺址西北側石崖南端?巖棚?下,這兩方巖畫雖因年深日久風化嚴重,但赤鐵礦的赭紅色及所繪形象,尚能依稀可見。
柿子灘遺址是以典型細石器為主體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其文化層的石制品雖然分為細石器和石片石器兩類,但與華北至西伯利亞以及日本和北美的細石器並無多大的區別。它具有中國西部風格,代表了舊石器時代晚期之末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和黃河中遊壹種獨特的區域文化,而且可以與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作對比;其次它還是具有可靠年代證據的典型細石器文化,成熟的細石器工藝和技術是探索中國北方舊、新石器時代過渡的珍貴資料。
人祖山
壺口之東,距河岸約2O公裏處,有壹座古老的大山,這裏有壹望無際的千年古樹,綠蔭蔽日,景色宜人,兼有眾多傳說,這就是黃土高原晉西南邊陬有名的人祖山。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是《史記》,說它是壹個荒涼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晉文公避驪姬之難時曾在這裏住過五六年,但沒有講這座山叫什麽名字。
到公元527年酈道元寫《水經註》時,說它叫風山。因為傳說中的女媧氏是風姓人,後人(約在宋朝前後)為了塑造這個山與風姓人的關系,說:?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將它改稱人祖山。這些說法盡管有些荒謬、臆造,但作為壹地風光仍受到人們的保護,屢增建築,越來越完整地向傳說中的人祖山方面發展,給這裏留下眾多寶貴文化遺產。人祖山主峰為人祖廟,海拔1742.4米,周圍建有大小廟宇16座。
臨汾值得壹去的景點
錦屏山
錦屏山位於吉縣城南邊約0.5公裏處,此山林木叢郁,春夏花開馥香,秋季山果點點,冬日松柏挺拔,宛若錦屏,故名錦屏山。相傳唐尉遲敬德曾途經此地掛甲於山,又名掛甲山。其主要景點有三處:壹是在掛甲山腳下從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開始至明朝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九百多年間的歷代摩崖石雕,***有五區七組之多。其刻工之精細、造形之優美,使遊者贊嘆不已,其中有壹佛像,右手托腮,左膝微屈,兩目微合,神態自若,運用了浮雕與線雕相結合的、富於立體感的手法,實為精品之作。其二是摩崖造像旁的佛閣內端坐的壹尊鐵佛,高二米五,鑄於金代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三月。
石窩寶鏡
壺口至孟門近鄰的山脈默然後退了許多,蒼茫的天際幻化出峰巒的剪影。龍槽兩岸淡褐色的石板面上,顯露出許多樹葉、鳥蟲等古化石圖案。其間還夾雜著壹個個儲滿清水,可把山川景色映照其間的石窟,小者如杯,大者如甕,或斜或直直伸石底,如同壹面面形態各異的鏡子。
坤柔聖母廟
坤柔聖母廟在山西吉縣城東北8公裏謝悉村土垣上,始建於宋天聖元年(1023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 明隆慶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現存坤柔聖母殿為元代遺構。 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殿內減柱造,四根金柱移於次間,柱頭施大雀替,額枋兩層,分置上下,形成井字形梁架。下層設抹角梁,上層施欄額和普柏坊,前後檐及兩山由爬梁承托荷載,中心由鬥拱挑承著垂蓮柱,結成疏朗的藻井,結構之奇巧,為我國古代建築中所少見。
孟門夜月
因陰歷月半夜晚在孟門山觀景而得名。孟門山位於壺口下方3000米處黃河水中,傳說為大禹治水始發地,?孟?在古語中是第壹、開頭的意思,?孟門?即第壹門。山分大小兩塊,大者長586米,寬125米,小者長120米,寬25米,近看似山,遠眺如舟,俯瞰若門,每到農歷十五前後夜晚,站在山上,向北可見山中明月分為兩排。
猜妳喜歡:
1. 貴州壹日遊最受歡迎的景點介紹
2. 山西自駕遊路線攻略
3. 山西旅遊攻略
4. 9月27日山西旅遊節免費景點
5. 山西免費旅遊景點介紹
6. 2018中國旅遊日山西免費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