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尊敬兄長,關愛姊妹》的文章500―600字

關於《尊敬兄長,關愛姊妹》的文章500―600字

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代帝王之壹的舜可以說是給我們起了個很好的頭,自己幾乎被父親及繼母殺害,但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以後的子路,孔子的得意門生,在父母死後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裏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妳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甚至我們還可以想到:“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這樣的詩句來贊美三國時的孟宗,用自己的眼淚,融化了四周的冰雪,同時澆灌出了讓母親重獲新生的竹筍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古籍書中隨處可見。人類是如此,自然界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更是感動了壹代又壹代人,“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我們難道就真的忘了嗎?

如果我們僅看文字,對於市紀檢委所做出處分決定,我們最初可能都會擊節叫好,隨後,我們再深入的思考,可能心裏或多或少有些不是滋味。自己的父母壹生含辛茹苦地養大了7個兒女,在自己已是80高齡的時候應該是子孫滿堂壹派溫馨的場面,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子孫滿堂是有,但老人卻無法享受頤養天年的好運,壹個人淒然離世。子孫們不是沒有能力去養自己的父母,關鍵是他們在拼命過好自己的生活時已經完全忘了自己的父母。壹照看就意味著承擔責任,有了責任就意味著付出,他們的自私在父母離世後在社會上不斷的放大,鑒於社會輿論的壓力,得到了應有的黨內處分,這是他們咎由自取,但處分他們的方式卻引人深思。

再看漫畫,每個子女在母親的遺像面前,抱頭痛哭,他們不為失去母親而悲傷,而是為了手裏面的處分通知書。漫畫的諷刺可以說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子女的自私和冷漠不僅讓我們震驚,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做法已經是帶有普遍性的舉動了。如果我們都處在這樣壹種社會氛圍中,我想,不要說和諧社會的重建了,就連我們最起碼的做人都成問題,還如何有臉面活在這個社會呢?

壹想到這,我就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