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小魯班手抄報內容如何寫如下:
壹、手抄報準備。
1、準備材料,我們壹起來完成天才小魯班手抄報,我們要用彩鉛添加手繪圖,設計版面,添加人物。
2、要繼續用彩鉛添加手繪圖,豐富版面;添加草地,工具,最後,要用鉛筆畫出邊框, 用於添加內容;這壹幅“天才小魯班手抄報”就完成啦!
二、描寫人物。
1、魯班(公元前507年至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字依智,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
2、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
魯班的發明及創造:
木工工具:
《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鬥、刨子、鉆子、鋸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
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1、鋸子。
傳說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相傳有壹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壹不小心,腳下壹滑,手被壹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壹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壹劃,居然割開了壹道口子。
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說是魯班發明。
《墨子-天誌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壹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壹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3、墨鬥。
墨鬥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傳為魯班發明。此工具以壹鬥型盒子貯墨,線繩由壹端穿過墨穴染色,已染色繩線末端為壹個小木鉤,稱為“班母”,傳為魯班之母親發明。
班母通常離地面約壹吋。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準。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鬥懸垂,以墨鬥之重量作墬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準。
後石匠師父以鬥線定采集下來的巖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