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形篇》第壹--孫武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註:先為不可勝,意思是說首先要使自己不可戰勝。以待敵之可勝,是說再等待敵人出現可能被戰勝的機會。這兩句是先求自保,然後再去考慮勝敵的意思。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這兩句是說:令自己不可戰勝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防守嚴密,而可以戰勝敵人的原因是因為敵人的防守有破綻。所以說自己不可戰勝的主動權在於自己,而想戰勝敵人則要考慮到對方的因素。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這壹句是說:善於用兵的人,只能使自己不被戰勝,卻不能保證使敵方可以被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知而不能由我們來決定。也就是可遇不可求之意。因為這要考慮到雙方--已方和敵方--的因素,雖然我方我們可以控制,但敵方卻非我方可以控制得了。所以戰爭的勝負不是壹廂情願的事情。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余。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註:我軍不能被戰勝的原因,是由於防守嚴密;我軍可以戰勝敵人的原因,是因為進攻有力。防守是由於實力不足,進攻則是因為實力有余。善於防守的人,像隱藏在深深的地下,使敵人無法進攻;善於進攻的人,像隱藏在高高的天上,使敵人無法防守,只有這樣,才不但能保守自己,而又能取得全勝。
2. 古籍中對士兵戰死的描述,要求古文中必須有
都尉新降,將軍復沒。屍踣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盡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沈沈,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吊古戰場文》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國殤》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聲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戰城南》
3. 軍事對峙怎麽讀軍事的拼音是jūn shì,聲母分別是j、sh;韻母分別是un、i;聲調分別是第壹聲、第四聲。
對峙的拼音是duì zhì,聲母分別是d、zh;韻母分別是ui、i;聲調都是第四聲。 軍事 釋義:即軍隊事務,古稱軍務,是與壹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之武裝力量有關的學問及事務。
出處:楊朔《雪花飄在滿洲》:“軍事上暫時的失利,並不曾使滿洲的同胞對祖國感到失望。” 例句:時間長、規模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軍事、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
對峙 釋義:指對抗、抗衡,也指兩山相對聳立。 出處:出自酈道元《水經註·資水》:“縣左右二岡對峙。”
譯文:縣左右兩邊有兩座山岡相對聳立著。 例句:警察和歹徒勢不兩立,形成緊張的對峙局面。
擴展資料:
例句:戰鬥似乎已陷於僵持狀態。 對峙的反義詞:合作 釋義:指***同創作;***同從事;二人或多人壹起工作以達到***同目的;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76665聯合作戰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