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蜈蚣簡介

蜈蚣簡介

目錄1拼音2莎草科植物全草蜈蚣中藥辭典2.1蜈蚣別名2.2來源與產地2.3性味2.4功能主治2.5化學成分2.6蜈蚣藥理作用3秋海棠科植物根莖秋海棠中藥辭典水蜈蚣3.1水蜈蚣別名3.2來源與產地3.3性味3.4功能主治4全 蜈蚣4.1拼音4.2水蜈蚣別名4.3來源4.4性味4.5功能主治4.6水蜈蚣用法用量4.7提取物5莎草科帶根全草水蜈蚣5.1來源5.2拼音名稱5.3英文名5.4水蜈蚣別名5.5來源5.6原形5.7生境分布5.8栽培5.9性狀5.10化學成分 5.17摘錄6參考文獻附件:1蜈蚣處方2蜈蚣中成藥3中華蜈蚣1拼音蜀ǐ w ú g not ng古籍中。

2.莎草科植物蜈蚣的全草,中藥大辭典,蜈蚣蜈蚣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對植物名稱的考證與實[1]。

2.1水蜈蚣別名三角草、金九重葛、瓢蟲草、黃谷頭草、瘧疾草[1]。

2.2來源及產地:莎草科植物短葉蜈蚣的全草。[1].分布在長江流域南部和西藏[1]。

2.3辛,平[1]。

2.4功能:解表止瘧,止咳化痰,清熱利濕,消腫解毒[1]。

①治療感冒發熱、瘧疾、支氣管炎、百日咳、菌痢、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乳糜尿[1]。煎煮:12 ~ 18g [1]。

(2)治療皮膚瘙癢,煎煮,洗滌;癤腫,蛇咬,搗碎包紮[1]。

2.5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牡荊素、鞣質、苦味物質[1]。

2.6藥理作用所含牡荊素有抑菌作用,可降血壓、抗炎、解痙[1]。

3秋海棠科中藥辭典掌葉秋海棠的根水蜈蚣是中藥名稱,來源於江西草藥,是《分類草藥》[1]中記載的八角茴香的別名。

3.1水蜈蚣別名水蜈蚣,壹口血,水黃連[2]。

3.2來源及產地:秋海棠科植物虎皮秋海棠的根莖[2]。分布於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和廣東[2]。

3.3酸味,平[2]。

3.4功能主要用於祛風、利濕、化瘀、止血、消腫、解毒[2]。

1.治療風濕關節痛、水腫、嘔血、血尿和子宮出血[2]。煎服:9 ~ 15g [2]。

2.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內服外敷[2]。

4.莎草科蜈蚣屬短葉蜈蚣全草《全國中草藥匯編》蜈蚣4.1拼音名蜀ǐ w ú g not n

4.2蜈蚣別名:金鈕扣草、三腳草、散寒草[四川]、球果草、瘧疾草、金牛草。

4.3資料來源是短葉麒麟菜。,莎草科蜈蚣屬植物,全草入藥。壹年四季都可以采集,洗幹凈晾幹。

4.4性味辛平。

4.5功能主要用於祛風解表、清熱利濕、止咳化痰、化瘀消腫。用於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痢疾、肝炎、乳糜尿、跌打損傷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外用治療蛇咬傷、皮膚瘙癢和疔瘡。

4.6蜈蚣的用法用量為0.5 ~ 1兩;適量外用,鮮品搗爛或幹品煎洗患處。

4.7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5莎草科植物蜈蚣全草帶根莖《中華本草》蜈蚣5.1源於《植物名實考證》。

5.2拼音姓名蜀ǐwúgōn

5.3英文名Shortleaf Kyllinga herb,Shortleaf Kyllinga的草藥

5.4蜈蚣別名:瓢蟲、瘧疾草、三角架草、金牛草、寒水草、日本杜鵑、夜來香、十字花科草、生姜蟲草、露地水草、水牛草、三步跳、驅寒草、生姜芽草、冷筋草、香附、燕子珠、汗草、高山蜈蚣、無梗莎草、龍吐珠、三步跳。九頭香、水竹碗、壹粒關、狗草、千錘、地螞蝗、三角環、壹粒草、黃古頭招、水金釵、水土香、鋼拳、根草、帶珠草。

5.5藥材來源:莎草科植物蜈蚣的根莖全草。

拉丁植物和動物礦物名稱:短葉麒麟草。

五月采收,洗凈,少用或曬幹。

5.6水蜈蚣的原形,多年生草本,高720cm。根狀莖長,匍匐,被膜質和褐色鱗片覆蓋,節間多,節間長約1.5cm,每節上生壹柄。稈是分散的,扁球形,平滑,有45個圓柱形葉鞘,葉在頂部。葉柄近等長,弱,寬24毫米,扁平,上緣有細刺,背面有中脈。多葉的苞片3,非常平展,非常短的基部裂片,並且在後期向下反折。穗狀花序單生,很少2或3個,球形或卵圓形,長511毫米,寬4.510毫米,有密集的小穗;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扁平,長約3毫米,寬0.81毫米,有1朵花;鱗片膜質,寬卵圓形,長23毫米,白色,有銹斑,少麥稈黃色,背部有綠色龍骨狀突起,多刺,57條葉脈從頂部延伸至向外彎曲的短尖;雄蕊3,花藥線形;花柱纖細,柱頭2。小堅果呈倒卵狀長圓形,扁圓形,雙凸,長約65438±0mm,淡黃色,表面有密集的細點。開花結果期為510個月。

5.7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溪流、荒地、路邊草地、海邊沙灘。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西南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5.8培養生物特性,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避免感冒。宜先在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中種植。

栽培技術,采用分株繁殖法。早春時,把母株挖出來,分成幾行,每行留34莖。整塊地面,按15cm×10cm的行距種植,覆土,根部稍澆水。

田間管理,生長期除草。追肥12次,肥料顆粒以人畜水為主。旱季註意灌溉。

5.9字符識別,多重收縮交織成壹團。根狀莖細圓柱形,表面紅褐色或紫褐色,節明顯,膜質鱗片,節上莖細,白色碎面。莖纖細和有角,深綠色或枯萎的綠色。葉線形,基部鞘狀,紫褐色,有的能看到球形的穗狀花序,黃綠色。果實橢圓形,綠色,有細尖。輕微氣體。

5.10化學成分全草含揮發油、牡荊素等黃酮類化合物。

5.11識別1。將本品70%乙醇提取物1滴於濾紙上,幹燥,加入2%三氯化鋁乙醇1滴,幹燥後紫外燈下觀察,呈黃色熒光。

2.取本品70%乙醇提取物65438±0ml於試管中,水浴加熱,加入少許鎂粉,滴加34滴鹽酸。溶液呈淺紅棕色。

5.12有刺激性味道;微苦;甘;男女平等

5.13經絡入肺;肝經

5.14功能主要用於祛風解毒;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主感冒、發熱、頭痛;急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瘧疾;黃疸;痢疾;乳糜尿;潰瘍腫毒;皮膚瘙癢;毒蛇咬傷;類風濕性關節炎;跌倒和碰撞造成的傷害

5.15蜈蚣口服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3060g;或者搗汁;或者泡在酒裏。外用:適量,搗實。

5.16各種討論1。植物名稱與事實考證:殺蟲劑與毒藥。

2.廣州植物誌:主治紅白痢。

3.《福建民間草藥》:解熱利尿。治療瘧疾。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祛風散寒止咳。

5.《廣西藥用植物圖譜》:祛風熱,開竅止血,止咳。治療跌倒和蛇傷。

6.南寧藥理:化瘀、消腫、止痛、殺蟲、舒筋活絡。

7.四川中醫誌:治傷風感冒,頭痛無汗,肌肉酸痛,惡寒發熱。

8.《廣東中醫》二:止咳化痰,治百日咳,燥熱咳嗽。

5.17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