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陶淵明的作品以及他滴簡介

陶淵明的作品以及他滴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又名潛,潯陽人(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人)。東晉著名文學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漢族。(《宋書》隱逸傳雲:“陶潛字淵明,或雲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也。”)因宅邊種植五棵柳樹所以號五柳先生(未得到證實),私謚靖節,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宋代地理總誌《太平寰宇記》有陶淵明"始家宜豐"的記載。宜豐舊《圖經》亦有此說。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後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栗裏(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回歸宜豐故裏,四年後返潯陽,逝於柴桑。陶佟留居故裏。今澄塘鎮秀溪、故村等處陶姓人皆為陶佟之後裔。歷代方誌載宜豐境內有南山、柳齋、菊軒、東籬、洗墨池、藏書礅、故裏橋、靖節橋、我公橋、舒嘯臺、賦詩灣、顧淵石、醉臥石、淵明洞、讀書堂、靖節祠等陶淵明遣跡及其紀念建築。

他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生活充滿幻想,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宏願。自29歲起,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他不滿當時土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鬥米而折腰”,僅80多天就辭官回家,作《歸去來兮辭》,自明本誌。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他長於詩文歌賦,詩歌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隱含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願同流合汙的精神,但也有虛無的“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等消極思想。另壹類題材的詩,如《詠荊軻》等,則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頗為悲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他用客觀的記敘方式虛構了壹些情節,塑造了壹個美好的世外桃源,並通過這個故事反映了人民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的生活願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陶淵明的詩文兼有平談與爽朗的風格,語言質樸自然,又極為精煉。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後世評價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說他們之間在思想上誌同道合,恐怕卻未必盡然。 仔細地研讀過陶詩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會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靜穆,而內心熱情濟世無神論者。他少年時曾胸懷大誌,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業。但在出仕了壹個時期以後,現實使他感到失望,他不願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汙,便選擇了壹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這時他又受到老莊哲學的影響。因為他有過以往文人多不曾有過田園生活,並且親自參加了勞動,與勞動人民有了接觸,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壹些新的感受和啟發,因而在崇尚駢儷陳 舊文風的晉代,能創造出有獨物風格的田園詩的新形式,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從少年時的“猛誌逸四海”,到老年時的“猛誌固常在”,始終對世事沒有淡忘。他傳世的名篇《桃花源記》,正是他對如同上古原始時代的那種人們自食其力、友好相處、沒有種種現實中的紛擾與貧困的“怡然有余樂”社會的憧憬。就是他的隱居與飲酒,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對當時黑暗統治表示壹定程 度的不滿和反抗的意義在內。

當然,陶淵明畢竟是壹個生活在壹千多年前封建社會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詩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許多安貧樂命、及時行樂、避世消極的東西。但後世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和選家出於自己的階級偏愛,多著重欣賞和贊揚他這方面的特點,認為這才是陶詩的精華所在。

蘇東坡曾這樣評價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人貴真,詩亦貴真,詩真乃由人真而來,這就是陶詩具有經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魯迅先生的話,“陶潛正因為並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梁啟超評價陶淵明時曾經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確如其言,陶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壹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壹種和解。連最平凡的農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壹種無窮的意味深長的美。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桃花源記》

晉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 詠貧士 其七

2. 飲酒 十九

3. 擬挽歌辭 其二

4. 歸鳥 其四

5. 飲酒 其九

6. 雜詩 其三

7.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二

8. 命子 其九

9. 飲酒 其八

10. 勸農 其三

11. 停雲 其三

12.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13. 和郭主簿 其壹

14. 讀《山海經》 其二

15. 飲酒 其十

16. 擬古 其壹

17. 答龐參軍 其壹

18. 命子 其壹

19. 贈長沙公 其二

20.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21. 移居 其壹

22. 時運 其三

23. 詠貧士 其二

24. 飲酒 其八

25. 責子

26. 答龐參軍 其六

27.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28. 歸園田居 其四

29. 飲酒 十五

30. 形贈神

31. 遊斜川

32. 飲酒 其五

33. 和劉柴桑

34. 命子 其七

35. 答龐參軍 其三

36. 歸鳥 其壹

37.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38. 擬古 其四

39.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40. 命子 其九

41. 飲酒 其九

42.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43. 讀《山海經》 其五

44. 讀《山海經》 其九

45. 飲酒 其七

46. 飲酒 十壹

47.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48. 榮木 其三

49. 讀《山海經》 其十三

50. 飲酒 其壹

51. 讀《山海經》 其七

52. 贈長沙公 其壹

53. 擬古 其八

54. 雜詩 其八

55. 飲酒 十三

56. 歸鳥 其四

57. 影答形

58. 歸園田居 其三

59. 答龐參軍 其四

60. 飲酒 十九

61. 詠貧士 其三

62.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63. 詠貧士 其四

64. 讀《山海經》 其十壹

65. 贈長沙公 其四

66. 雜詩 其三

67. 擬古 其三

68. 飲酒 十八

69. 神釋

70. 詠貧士 其五

71. 擬古 其八

72. 榮木 其壹

73. 止酒

74. 雜詩 其三

75. 歸鳥 其四

76. 連雨獨飲

77. 影答形

78. 雜詩 其五

79. 還舊居

80. 和郭主簿 其壹

81. 讀《山海經》 其壹

82. 擬古 其二

83. 飲酒 其十

84. 勸農 其五

85.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二

86. 擬古 其六

87. 詠貧士 其三

88. 勸農 其壹

89. 停雲 其二

90. 詠二疏

91. 歸鳥 其壹

92. 詠貧士 其二

93. 飲酒 其五

94. 贈長沙公 其三

95. 答龐參軍 其五

96. 雜詩 其二

97. 時運 其四

98. 勸農 其四

99. 飲酒 十七

100. 飲酒 十二

101.四時

102.歸去來兮辭

序: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為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裏,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勵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誌。猶望壹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壹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扶孤松而盤垣。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汙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在《歸園田居》中,他將官場寫成“塵網”,將身處其中比喻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更是比喻為沖出“樊籠”,返回“自然”。

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對現實的失望,迫使詩人回到詩歌中去構築壹個理想的社會,《桃花源詩並記》是他這壹思想傾向的反映。

除田園詩之外,陶淵明還有歌詠勇士的詩,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詩,有消極避世的詩,由此可見其詩歌思想的復雜性。

陶淵明的詩多取材田園風光、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這就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自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

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

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

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歸園田居五首

其 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 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壹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 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飲酒二十首並序

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其 壹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壹樽酒,日夕歡相持。

其 二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其 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壹生?

壹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其 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 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 六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茍相形,雷同***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其 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壹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其 八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其 九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壹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其 十

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壹飽,少許便有餘。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十 壹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饑至於老。

雖留身後名,壹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十 二

長公曾壹仕,壯節忽失時;

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

壹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

十 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壹士常獨醉,壹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壹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十 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 五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壹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十 六

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十 七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十 八

子雲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十 九

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

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

是時向立年,誌意多所恥。

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裏,

冉冉星氣流,亭亭復壹紀。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二 十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壹朝成灰塵。

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壹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