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法在書法發展史上,唐代是繼晉代之後的又壹個高峰。此時,在真跡、行書、草書、篆書、隸書中有影響深遠的書法家,以真跡、草書影響最大。
三個階段
初唐
唐初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書法也興盛起來。朝廷將書法定為國子監六校之壹,並設立書法博士,專門學習書法。唐太宗李世民熱愛書法,崇尚書法,極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對唐代書法的發展和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初唐四大流派歐陽詢、余士南、褚遂良、薛基,代表了初唐詩風。此時草書仍堅持金法,右軍為宗。沒有什麽新東西。這壹時期的書法家有鐘紹景、陸柬之、王之敬和唐太宗。
雪姬(649-713)
字四通,周浦汾陽(今陜西汾陽)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稱“薛少保”。那是魏的侄子。從魏那裏,我學會了隱患和楚書法,我學會了勤奮,所以我用好書書寫世界。他的書大部分是楚的。唐人說“可買楚而得薛而不失其節”,但“用筆纖巧,與眾不同”。他的弟弟雪瑤和他壹起學習,但他更瘦,這就是惠宗“瘦金身”的來源。他的真書代表作是《信信禪師碑》,刻於武皇後時代(684-704)。這塊石頭已經遺失很久了。只是到了清朝,他還保留著宋遺孤,現在它已經流入了日本。唐代書法家眾多,流派紛呈,這當然與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活躍有關,唐代大多數皇帝都會寫書,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對唐代書法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唐太宗(65438+599年10月23日-10,649年7月)
李淵的次子非常重視文化,大力提倡書法。比如貞觀元年,二十四個五品以上的孩子都是書卷氣,官庫(弘文博物館)研究書法,送給他們。唐太宗本人也是壹位傑出的書法家。他跟右軍學書法,比右軍帥,比右軍豪邁。他首創用行書入碑,堪稱古今禦書之冠。《唐書》說:“貞觀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信其真,以草書屏示群臣之力,壹時絕事...18年2月17日,唐太宗邀三品以上設宴宣武門,他寫了壹本飛白書,眾大臣借酒從唐太宗手中接過。他現存的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和《屏風帖》。
盛王朝
唐生
懷素《千草篇》(黃錦祥集)原紙本
這壹時期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發展,書法風格從初唐開始趨於渾厚。真草更徹底地擺脫了王家書派的束縛,形成了自己的新風格。這時出現了張旭、懷素、顏真卿、劉公權等著名書法家。他們分別在草書和楷書上開創了新的境界。隸書重新出現在書法界。雖未超越古人,但名家不少。李是最著名的篆書家,但他的成就不及石的成就。隸書有四種:韓澤木、蔡、、史。這時,其他著名的藝術家還有、盧藏永、蘇靈芝、張等人。董其昌曰:“右軍如龍,北海如象。”指出了他們各自的特點,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何都曾學過李詠的書法。
韓澤牧(生卒年不詳)生於昌黎(今遼寧義縣)。他是韓愈的同姓叔叔,是常侍,工部大臣。傳世碑刻有《高華文悅》、《葉輝銘碑》、《心經》等。
如果說李詠是唐代最高的隸書,那麽李就是唐代最高的隸書。後人把李和李四稱為“李二”。
除了唐太宗,李隆基(685-762)也是唐朝的壹位好書法家。他是宗瑞的第三子,擅長騎射,通曉音律和書法。唐玄宗官方的隸書和行書都是代代相傳的,有碑文如《集泰山銘》、《清唐關集明升》、《石臺小經》,楷書如於次李政道,行書如《蓋州刺史》、《墨肘頌》。唐代隸書的成就遠不如韓立。除唐太宗和外,還有韓則穆、史、蔡和四位隸書家。
杜甫的侄子李超,在唐朝開元年間以隸書聞名。
湯種
中唐書法家劉公權又建重鎮,其作品《神秘塔》、《神策軍》、《蒙古禦跋》、《送梨跋》等氣勢磅礴。晚唐到五代,戰亂頻繁,文學作品散漫,在楊凝式出版,使書壇為之壹振。如果說他的作品是《路宏草堂十記》、《九花帖》、《神仙活法》、《暑熱帖》,那就超越了閑適,有著不同的趣味。李、、韓澤木、、石、、尹元開、等。在唐代詩人中,不乏文質彬彬、擅長書法的人。可惜墨水很少流通。因此,他的《孝經》和杜牧的《張詩序》彌足珍貴。隋唐墨中,名家之作彌足珍貴,但敦煌隋人寫楷書《大班涅經》,唐人寫草書“明入右論後,稀稀落落”。
晚唐
唐代的書法藝術不僅在楷書方面樹立了典範,在草書方面也達到了頂峰。書法家有初唐的孫,盛唐的張旭、懷素、何等著名書法家。晚唐時期,隨著國家的逐漸衰落,書法沒有初唐和盛唐時期的興盛,但也出現了壹些書法家如杜牧、高賢、裴秀等。
荊軻是貴族,河東名門望族,無史書記載,以“王居士磚塔之明”著稱於世。此碑文是清高宗年間靈芝所寫。出土於明代萬歷年間,後石薄裂七片,存合陽縣官庫。王昌認為這個銘文是壹塊石頭。當時有很多版畫。翁方綱說:“此時此刻,書法全是楚的,唐朝最好。《楚書》之美,就在於它與歐洲和危險的遠古和旁證聯系在壹起。作者之後,是失和。這壹刻,婀娜多姿,美不勝收。雖有後人教導,卻不失河南之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