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閱讀《當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集(第二輯):針灸推拿分冊》,下面分享對我有啟發的3則醫案。
孫森田醫案1則
滋陰降火安神鎮靜針刺治療癲狂病
病史:略
西醫診斷:躁狂癥
中醫診斷:癲狂病,證屬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安神鎮靜。
處方: 百會、情感區、腹壹區、安眠(雙)、內關(雙)、三陰交(雙)、照海(雙)、太沖(雙)。
操作:百會、情感區手法要求小幅度、輕撚轉,偶伴提插法,撚轉速度達200轉/分鐘以上,連續3~5分鐘。腹壹區針刺時要求與皮膚表面呈15°平刺入腧穴,切勿傷及內臟,手法以小幅度撚轉為主,不提插,得氣為度。諸穴得氣後使用G6805-Ⅱ型電針儀,連續波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囑百會、情感區長時間留針,達8小時
療4次,壹療程痊愈。
按:靜坐不能是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常見的不良反應,通常自覺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又難以描述清楚。本案治療,百會穴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健腦寧神。情感區位於印堂穴直上,入前發際處向後平刺1.0 1.5寸深,目內眥直上平行於該針兩旁各壹穴,均向後平刺1.0 1.5寸深,是根據大腦皮質功能定位與頭皮表面投影的關系而選取的頭穴,其相當於大腦額葉的額極部,能夠對精神障礙性疾病起到很好的調節及治療作用,以達開竅醒神之功。這裏需要特別強調百會穴、情感區針刺的手法,要求小幅度、輕撚轉,偶伴提插,撚轉速度達200轉/分鐘以上,連續3~5分鐘。孫老在臨床中常常按照大腦功能定位與頭皮表面投影關系選擇相應的頭穴治療,他認為應用針刺的方法在頭皮表面投影處選穴,必須經過特殊的手法操作才能使其刺激信號作用於相應的大腦區域而起到調節大腦功能的作用。所以,沒有壹定的刺激量是達不到針刺效果的。因此,要求施術者必須認真按規定的時間撚轉再配以提插手法,也就是說要有壹定的刺激時間、刺激頻率加刺激強度才能達到壹定的刺激量,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腹壹區出自孫老獨創的“孫氏腹針療法”(尚未公開發表),與薄氏腹針療法不同,孫氏腹針療法是把腹部劃分為十個穴區。腹壹區位於劍突下0.5寸處為第壹穴,在該穴旁開0.5寸處各選壹穴***三穴,同時從三穴向下平刺1.5寸深,稍加撚轉,得氣為度,該穴區治療情感障礙、抑郁、焦慮、失眠以及精神方面的各種疾病均有較好療效。
在神誌病的治療方面,孫老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結合大腦功能定位與頭皮表面投影的關系,提出應用“調神益智法”治療,主方選取百會、印堂、情感區及“腹壹區”,同時辨證配伍選穴治療,如照海穴為八脈交會穴,通陰蹺,陰蹺脈氣盛則目合而入睡;心悸怔忡加內關;失眠健忘加安眠;狂躁易怒加太沖;心煩不寧加三陰交等,穴位選擇不拘泥於常法,臨床療效卓著。
王國才醫案
健脾養心法治療不寐
病史:略
中醫診斷:不寐,證屬心脾兩虛。治宜健脾養心,鎮靜安神。
(1)推拿手法:患者取仰臥位,術者坐在床頭,先用壹指禪推法,自印堂開始向上推至神庭,往返3 5遍,再從印堂向兩側沿眉弓至太陽穴,往返3 5遍,然後用壹指禪推法沿眼眶周圍做“∞”形推動,往返3 5遍,再從印堂沿鼻兩側向下經迎香穴沿顴骨至兩耳前,往返3 5遍。
最後,沿上述治療部位用雙手抹法治療,往返3~5遍。按揉印堂、睛明、攢竹、魚腰、四白、百會、四神聰、頭維、角孫、率谷、腦空等穴,掃散兩側膽經,抓拿五經,勾揉風池,拿頸項部,拿兩側肩井。順時針方向摩腹,按揉中脘、氣海、關元,掌振中脘。然後再按揉神門、內關、足三裏、三陰交、太溪、太沖等。患者取俯臥位,術者沿背部脊柱兩側膀胱經用滾法治療,點按脾俞、胃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腎俞等。接著用直擦法擦背部督脈,橫擦腎俞、命門及骶部八髎穴,以透熱為度。
(2)針刺:取穴:印堂、百會、頭維(雙)、風池(雙)、風府、曲池(雙)、內關(雙)、神門(雙)、中脘、氣海、關元、足三裏(雙)、太沖(雙)。手法以禪針法為主,不留針。每日1次。
二診(2003年3月24日):神誌清,精神好,面色如常,眼周微黑,表情自然。患者訴睡眠較前明顯好轉,夜間能睡5個小時左右,自覺神疲乏力之癥較前明顯好轉,頭痛頭沈基本消失,納可,心悸胸悶較前減輕,脘腹微脹。夜間多夢已有所減輕。治療方案同前。
按: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營衛陰陽的正常運行是保證心神調節寤寐的基礎。凡影響營衛氣血陰陽的正常運行,使神不安舍,都會成為失眠的病因病機。本病病位在心,總由心神失舍所致,但與肝(膽)、脾(胃)、腎密切相關。病性總屬營衛失和,陰陽不交,心神失守,虛多實少之證。治療總以調其陰陽,以安心神為大法。太陽、印堂、神庭、百會、角孫、風池穴位於頭部,可以疏通局部經絡,調整局部氣血,對不寐的伴隨癥狀如頭痛、頭暈、耳鳴目眩等具有直接作用。摩腹、按揉中脘、足三裏等穴能健脾和胃,以資氣血生化之源。督脈“入絡於腦”,“腦為元神之府”,故擦督脈,能起到溫經通絡,鎮靜安神作用。
王國才禪針法,是將推拿的運氣功法與振法的動作形式,應用到針刺手法上來,禪針法的特點是術者拇指與食、中兩指握針,在運氣功法狀態下,運用振法的發力形式運針,撚針頻率非常快(每秒8次左右),撚轉幅度在180°~360°之間,可任意調控,壹次操作可持續撚針數十分鐘。臨診時,根據需要或補或瀉,提插、撚轉、飛、彈、振、搖諸法任意組合,壹氣呵成。禪針法持久均勻,得氣率高,傳導性好,刺激量可調性強,補瀉手法量化組合,無痛、安全而不滯針。掌握這種手法,必須要有堅實的內功基礎,同時針刺手法與推拿手法都要精通。
陳全新醫案3則
1.手腰痛穴治療急性腰扭傷
處方:腎俞(左)、委中(右)、大椎、手腰痛點(右)
手法:腎俞、委中以平瀉法,委中穴逆時針撚針導氣上行,使針感向腰部擴散;大椎平補法;針委中穴位時患者覺自右側大腿酸麻感,雖經施行導氣手法後,針感亦傳不到腰部,出針後囑患者站立,針刺手腰痛點撚針大瀉法,配合腰部做側身彎腰運動,患者經針灸後腰部疼痛稍有緩解。
二診(2009年11月19日):患者可自行行走,不需扶持。患者訴經6次針灸治療後腰痛緩解,可做彎腰動作,但腰部尚余隱痛。舌質淡白,苔薄白微膩,脈滑。患者經針灸後腰部疼痛緩解大半,雖為急性腰扭傷,但起因為久坐氣血郁滯所致,所以療程較壹般急性腰扭傷長,取穴以腎俞交替使用,取後溪以通調督脈,余法如前。
三診(2009年12月23日):患者精神可,行走自如。患者腰部疼痛緩解,行走如常,腰部活動如常,納眠可,二便調。舌質淡紅,苔薄膩,脈細。前法合度,守初診方,仍旨原法。
按:陳老認為,急性腰扭傷在針灸臨床屬於常見病,臨床報道有單取壹穴水溝或者後溪等穴而取效者,這類腰部扭傷多屬於局部壹時的氣血郁滯,所以經針灸疏通經絡,可有立竿見影之效。而屬於氣血郁滯久而導致的急性腰扭傷往往不能單穴或經過幾次針灸就能痊愈,這就是《素問·宣明五氣篇》“久坐傷肉”病機所在,所以臨床治療急性腰扭傷宜明確判斷氣血郁滯的輕重而做出療效判斷。
2.和氣血補肝腎針灸治療老年急性扭傷腰痛
按:本例腰痛患者屬於氣血不和,又兼有年老腎虛,所以治療上以調和氣血為主,兼調補肝腎,取穴遵行臟腑配穴法,可取腎俞、肝俞,又因督脈所過,主治所及,調補任督,具有通調壹身經氣、補肝腎的作用,所以取穴用關元、氣海,任脈穴位的應用具有從陰引陽的意思。局部取穴以阿是穴、關元俞為主,遠端取穴取委中、委陽以通調經氣。患者經兩次治療後腰痛明顯緩解。
**3.針灸並用補腎健脾法治療腰肌勞損 **
取穴:腎俞(雙)、脾俞(雙)、委中(雙)。
刺法:陳教授以補法刺腎俞、脾俞,施術時進針得氣後,反復撚針,拇指偏重向前推撚,同時持針手緩慢地將針從淺層向深層插進,輕快地將針上提。運針以輕撚轉、慢按輕提為基礎。運針時,使針下經氣向腰部周圍傳導。以瀉法針刺委中穴時,針尖斜向上,撚針幅度較大,拇指偏重向後拉撚。當陳教授撚針導氣後,患者漸感針下有壹股氣自腰向雙足放射,腰部酸痛感減輕。留針30分鐘。
灸法:出針後以艾條溫灸雙側膈俞、關元俞。
治療後,患者自覺腰部酸痛感減輕。於右耳的腰、腎點以王不留行籽貼壓。
二診(2007年5月22日):患者訴經針灸治療後,夜間腰部酸痛感大減,活動腰部亦無牽掣不適,昨晚夜尿次數減少為3次。但仍有耳鳴眩暈,納仍欠佳。乃取穴:氣海俞(雙)、聽宮(雙)、陰陵泉(雙)。以補法刺氣海俞;聽宮穴刺以補法,進針後只以撚轉手法行針,拇指偏重向前推,不提插;以平補平瀉手法針刺陰陵泉健脾祛濕。留針30分鐘。
因患者小便頻數,夜尿較多,出針後陳教授以艾條溫灸關元穴與中極穴,加強固攝與氣化功能。囑其回家後仍可以艾條溫灸腹部神闕、氣海、關元等穴位,加強療效。
三診(2007年5月25日):患者訴經昨日治療後,耳鳴及眩暈癥狀減輕,精神改善,思食,小便次數減少,昨晚夜尿1次。察其舌脈,舌淡苔薄,脈細。陳教授認為前法合度,癥續改善,取穴:百會、翳風(雙)、命門、大腸俞(雙)、陽陵泉(雙)。百會、命門、大腸俞均以補法刺之;以平補平瀉刺翳風、陽陵泉,進針後只以撚轉手法行針導氣,不提插。配以艾灸膈俞(雙)、足三裏(雙)。留針30分鐘。
四診(2007年7月9日):患者喜訴經1個多月治療後,困擾多年之腰痛消失,現步履如常,腰部活動自如,食欲增進,已無耳鳴眩暈。視之精神爽利,察其舌苔薄潤,脈平,病已愈,乃除去右耳之貼壓,治療守上方再針治1周鞏固療效。囑其平素註意避免腰部受寒,適當參加運動,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