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筷子歷史久遠,成為漢文化圈的***同點,為何韓國不把筷子申遺?

筷子歷史久遠,成為漢文化圈的***同點,為何韓國不把筷子申遺?

據說,世界上***有三種吃東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東西吃的占百分之四十,用刀叉的占百分之三十,還有百分之三十則用筷子。

筷子,是中國人的壹大發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就開始命名用筷子,不過最初並不叫“筷”。據古文獻記載,那時人們把筷子稱為“箸”或“夾(上加竹旁)”。在公元六、七世紀時,筷子也被稱為“筋”。“筷”這個稱呼是怎麽出現的呢?據文獻記載說,中國東部江南壹帶的人認為“箸”和“住”的發音是壹樣的,在江邊行船的人很忌諱“停住”,就取反意叫“箸”為“快”。到公元10世紀的宋朝,人們又在“快”上加了“竹”頭,因為筷子大都用竹子做成的緣故。於是,中國人發明的這件食具就有了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名字“筷”。

筷子是如何發明的呢?有人推測,遠古人烤東西吃時,隨手折兩根樹枝或竹枝,用來夾著吃,這樣既不燙手,又能趁熱吃到美味,於是就演變成了筷子。筷子的結構極為簡單。從形狀來說,是兩根小細棍,中國的筷子是上粗下細,上方下賀,這種造型的優點是拿起來方便,不容易滑,也不容易轉動放在桌子上不會滾,夾菜入口的壹端光滑圓潤不會傷著唇吞。筷子傳到日本後,日本人將筷子做成圓錐形,這是因為日本多食生冷食物,如生魚片之類,用這種筷子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