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壹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遊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誌,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註釋:
“眾兄弟既成誦而遊息矣,……”既:已。
“俟能諷誦乃已,……”俟:等到。 諷誦:背誦。
“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誌,……”強誌:記得牢。
“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患:擔心。
啟示:勤勞的中華民族
勤勞、勤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少時浪蕩,無所用心,戲遊河邊,巧遇老太婆鐵杵磨針,而得到的啟事,他從此發奮苦讀勤學,終於功成名就。 “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奮苦讀,當困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司馬光的“警枕”說的是他從睡眠中擠出更多時間讀書,自己設計了壹個用木頭削成圓形的枕頭,只要壹翻身,枕頭就會滾開,頭就會撞到床板上,人就會驚醒。他壹生勤奮好學,編纂了我國最重要的歷史典籍之壹的《資治通鑒》,這本書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實,價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充分利用時間的壹種學習方法,乃馬上、枕上、廁上,爭分奪秒,積少成多,終於在文學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樹。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中華民族以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以吃苦耐勞著稱於世。如張蘅發明的地動儀,馬鈞發明的翻車,李春建造的趙州橋,黃道婆改良紡織工具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的生動例子。
2. 翻譯古文的寓意寓言故事
鐵杵磨針 (王明清·日記故事)
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故,曰:「欲作針」.白笑其拙,老婦曰:「功到自然成耳」.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譯文
李白讀書,還沒有學完要學的功課,就拋棄學業走了.路上碰到壹位老年婦女在磨鐵棒,李白問他磨來幹什麼,老婦人說:「想作針.」李白笑她愚蠢,老婦人說:「功夫到家了,自然會成功的.」李白深受感動,於是馬上回去繼續學習,把學業學完,終於成了有名的人.
賞析
學習要有恒心,只有橫下壹條心,堅韌不拔,才能學有所成.李白固然是個天才,天賦超乎常人之上,可是,如果他沒有遇到這位老嫗,沒有聽到老嫗的壹番話,沒有受到感動,進而幡然猛醒,回去繼續苦讀的話,李白究竟能不能成為日後的李白,還要打個問號.從這個寓言中,似乎還可以看出,頭腦聰明的人,常常缺少坐冷板凳的耐心,而能否從生活的偶然機遇中受到深刻的啟迪,修正自己,可說是能成大事業的人與平庸的人的區別.
3. "文言文"的含義是什麽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對於“白話文”而言。
第壹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壹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白話文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壹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壹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中國的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國內,中學語文課程中,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4. 文言文寓意譯文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壹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壹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壹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壹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麽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麽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壹直在行進,而妳的寶劍卻沈入了水底不動,妳怎麽找得到妳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註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采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僥幸得到意外收獲。
5. "文言文"的含義是什麽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對於“白話文”而言。
第壹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
“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 最後壹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白話文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壹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
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壹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中國的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國內,中學語文課程中,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