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文化
廣義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壹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壹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壹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壹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連續性,決定文化的發展也具有連續性和歷史繼承性。
泛指文字能力和壹般知識:學習文化|文化水平。
文化的概念.
定義:文化的定義很多,許多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都下過定義,曾作過統計:自1871——1951年80年裏,關於文化的定義有164條之多,人類學的鼻祖泰勒是現代第壹個界定文化的學者,
他認為:文化是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它作為社會壹分子所習得的任何才能與習慣,是人類為使自己適應其環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總成績.
此意義是否合理:W.H.Kelley對它提出了以下的批評:
(1)定義的方式有毛病,這種方式永遠不能將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內容都羅列出來,"其他"雖可概括未羅列出的東西,但如果沒有別羅列出來,就容易被人忽略.
例:定義中沒有列出"語言",而語言是文化中重要的部分.
(2)整體壹詞不合適,文化的組成部分之間是有矛盾的,強調整體就只突出了和諧.
(3)人類創造出的文化,不壹定是為了改善生活,也有破壞的壹面,例:核武器.
這種批評是否合適
(1)如果把語言包括進去,該定義己列出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整體壹詞並不排除矛盾,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總體.
(3)人類創造的文化是有破壞的壹面,但不要初衷,是意願與實際的偏差,文化的創造本來是為了適應和改善生活,但結果相反,因此,張凡月先生認為,如果加上語言,此概念是可以的.
美國社會學家David popenoe 則從抽象的定義角度對文化作了如下的定義:壹是壹個群體或社會就***同具有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它包括這些價值觀和意義在物質形態上的具體化,人們通過觀查和接受其他成員的教育萬而學到其所在社會的文化.此定義的前兩句概括了泰勒的第壹句,文化對於人類來說,就象是本能對於動物壹樣,都是行為的指南.
Robin FOX更進壹步指出:文化和本能的性質相通:
(1)二者都為某壹種族成沒員所***有.
(2) 大部分文化行為也象本能壹樣,是潛意識的,不必通過思考而才學到.將它的刺激就能引起特定的反應.
因為:個人在生長過程中,經常在不知不覺間將社會現存的生活方式及習慣保存入腦,形成文化密碼,由於這些離子的作用人就可以不經過大腦而得出種種行動,這壹點上,與動物受到體能的支配壹樣.
(3)後天學習而得.
二,文化的構成及社會化.
1,文化的構成.
DAvid總結文化的要素主要為3個:
符號,定義和價值觀,這些是用於解釋現實和確定好與壞,正確與錯誤的標準:包括語言和符號.
(2) 規範準則:對在壹個特定的社會中人們應該怎樣思想,感覺和行動作出的解釋,包括習俗,道德,宗教和法律.
(3) 物質文化——實際的和藝術的人造物體,它反映了非物質文化的意義,包括:機器,工具,衣服,房屋等等.
2,文化的演化.(先討論)
(1) 文化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文化的發展使人類能根據它的有利條件來改變環境,以及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來適應改變了的環境條件,在產生文化以前,人類只能通過生物進化來適應環境的變化,文化使人的適應過程加快了許多.
例:當壹種獵物滅絕後,獵手獵另壹種動物的戰術又會產生.
(2) 文化促進了人體生物進化.
例:人腦越來越發達,人手越來越靈活.
(3)文化本身成為人類環境中的壹種力量,它無論是範圍上,影響上都變得和環境壹樣重要,而且自己也處於動態進化過程中.
在遊牧——定居——小城鎮——城市——國家——全球化經濟這壹發展歷史中,文化貫穿其中:衣服,房屋,工具,商品,技術.
第二節 符號與語言
壹,符號.文化的存在依賴了人們創造和運用符號的能力.
1,什麽是符號 指能有意義地表達某種事物的任何東西.
例:字,數字,壹把斧頭和鐮刀
2,符號的功能
(1)傳遞和保存復雜的信息.
(2) 借助符號人類可以創造文化和學習文化.
(3)幫助我們理解抽象概念.
如:上帝,正義,愛國主義.
社會學與其他人文科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之壹。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壹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專指語言、文學、藝術及壹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
詞源 “文化”壹詞在西方來源於拉丁文cultura,原義是指農耕及對植物的培育。自15世紀以後,逐漸引申使用,把對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也稱之為文化。在中國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禮樂制度教化百姓。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凡武之興,謂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此處“文化”壹詞與“武功”相對,含教化之意。南齊王融在《曲水詩序》中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其“文化”壹詞也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壹詞的中西兩個來源,殊途同歸,今人都用來指稱人類社會的精神現象,抑或泛指人類所創造的壹切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歷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通常在廣義上使用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壹詞尚無統壹的定義。在近代,給文化壹詞下明確定義的,首推英國人類學家E.B.泰勒。他於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壹書。他指出:“據人種誌學的觀點來看,文化或文明是壹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倫理道德、法律、風俗和作為壹個社會成員的人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習慣。”
英國人類學家B.K.馬林諾夫斯基發展了泰勒的文化定義,於20世紀30年代著《文化論》壹書,認為“文化是指那壹群傳統的器物,貨品,技術,思想,習慣及價值而言的,這概念包容著及調節著壹切社會科學。我們亦將見.社會組織除非視作文化的壹部分,實是無法了解的。”他還進壹步把文化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即所謂“已改造的環境和已變更的人類有機體”兩種主要成分。
用結構功能的觀點來研究文化是英國人類學的壹個傳統。英國人類學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認為,文化是壹定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級與他人的接觸交往中習得的思想、感覺和活動的方式。文化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獲得知識、技能、體驗、觀念、信仰和情操的過程。他強調,文化只有在社會結構發揮功能時才能顯現出來,如果離開社會結構體系就觀察不到文化。例如,父與子、買者與賣者、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系,只有在他們交往時才能顯示出壹定的文化。法國人類學家C.列維—斯特勞斯從行為規範和模式的角度給文化下定義。他提出:“文化是壹組行為模式,在壹定時期流行於壹群人之中,……並易於與其它人群之行為模式相區別,且顯示出清楚的不連續性”。英國人類學家R.弗思認為,文化就是社會。社會是什麽,文化就是什麽。他在1951年出版的《社會組織要素》壹書中指出,如果認為社會是由壹群具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組成的,那麽文化就是生活方式。美國文化人類學家A.L.克羅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發表的《文化:壹個概念定義的考評》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種文化定義,然後他們對文化下了壹個綜合定義:“文化存在於各種內隱的和外顯的模式之中,借助符號的運用得以學習與傳播,並構成人類群體的特殊成就,這些成就包括他們制造物品的各種具體式樣,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傳統(通過歷史衍生和由選擇得到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其中尤以價值觀最為重要。”克羅伯和科拉克洪的文化定義為現代西方許多學者所接受。
上述各種文化定義,互有長短,反映了近現代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對文化認識的歷史過程。
文化的要素 主要包括: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它主要指哲學和其他具體科學、宗教、藝術、倫理道德以及價值觀念等,其中尤以價值觀念最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動力。沒有精神文化,人類便無法與動物相區別。價值觀念是壹個社會的成員評價行為和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合意目標的標準。這個標準存在於人的內心,並通過態度和行為表現出來、它決定人們贊賞什麽,追求什麽.選擇什麽樣的生活目標和生活方式。同時價值觀念還體現在人類創造的壹切物質和非物質產品之中。產品的種類、用途和式樣,無不反映著創造者的價值觀念。
②語言和符號。兩者具有相同的性質即表意性,在人類的交往活動中,二者都起著溝通的作用。語言和符號還是文化積澱和貯存的手段。人類只有借助語言和符號才能溝通,只有溝通和互動才能創造文化。而文化的各個方面也只有通過語言和符號才能反映和傳授。能夠使用語言和符號從事生產和社會活動,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文化,是人類特有的屬性。
③規範體系。規範是人們行為的準則,有約定俗成的如風俗等,也有明文規定的如法律條文、群體組織的規章制度等。各種規範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為補充,***同調整著人們的各種社會關系。規範規定了人們活動的方向、方法和式樣.規定語言和符號使用的對象和方法。規範是人類為了滿足需要而設立或自然形成的,是價值觀念的具體化。規範體系具有外顯性,了解壹個社會或群體的文化,往往是先從認識規範開始的。
④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社會關系是上述各文化要素產生的基礎。生產關系是各種社會關系的基礎。在生產關系的基礎上,又發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這些社會關系既是文化的壹部分,又是創造文化的基礎。社會關系的確定,要有組織保障。社會組織是實現社會關系的實體。壹個社會要建立諸多社會組織來保證各種社會關系的實現和運行。家庭、工廠、公司、學校、教會、政府、軍隊等都是保證各種社會關系運行的實體。社會組織包括目標、規章、壹定數量的成員和相應物質設備在內,既包括物質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緊密相聯,成為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
⑤物質產品。經過人類改造的自然環境和由人創造出來的壹切物品,如工具、器皿、服飾、建築物、水壩、公園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在它們上面凝聚著人的觀念、需求和能力。
文化的壹般特征 主要有:①文化是由人類進化過程中衍生出來或創造出來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經過人類有意無意加工制作出來的東西才是文化。例如,吐痰不是文化,吐痰入盂才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庫才是文化;石頭不是文化,石器才是文化等。
②文化是後天習得的。文化不是先天的遺傳本能,而是後天習得的經驗和知識。例如,男男女女不是文化,“男女授受不親”或男女戀愛才是文化;前者是遺傳的,後者是習得的。文化的壹切方面,從語言、習慣、風俗、道德壹直到科學知識、技術等都是後天學習得到的。
③文化是***有的。文化是人類***同創造的社會性產物,它必須為壹個社會或群體的全體成員***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為文化。純屬個人私有的東西.如個人的怪癖等,不為社會成員所理解和接受,則不是文化。
④文化是壹個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文化既是壹定社會、壹定時代的產物,是壹份社會遺產,又是壹個連續不斷的積累過程。每壹代人都出生在壹定的文化環境之中,並且自然地從上壹代人那裏繼承了傳統文化。同時,每壹代人都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要對傳統文化加以改造,在傳統文化中註入新的內容,拋棄那些過時的不合需要的部分。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階級性。壹般文化是從抽象意義上講的.現實社會只有具體的文化,如古希臘文化、羅馬文化、中國古代文化、中國現代文化等。具體文化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是受自然環境和人們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如有石頭,才有石器文化;有茶樹,才有飲茶文化;有客廳和閑暇時間、才會有歐洲貴族的沙龍文化。文化具有時代性、地區性、民族性和階級性。自從民族形成以後,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現的。壹個民族使用***同的語言,遵守***同的風俗習慣,養成***同的心理素質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現。在分裂為階級的社會中,由於各階級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因而他們的價值觀、信仰、習慣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現了各階級之間的文化差異。
文化是由各種元素組成的壹個復雜的體系。這個體系中的各部分在功能上互相依存,在結構上互相連結,***同發揮社會整合和社會導向的功能。然而特定的文化有時也成為社會變遷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