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丁福保的主要成就

丁福保的主要成就

丁福保原有國學基礎,熱心收集整理古籍。其中有不少善本古籍,編印了《漢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歷代詩話》及其續編、《清詩話》等書。編輯時,“誤者正之,偽者刪之,闕者補之”。另有《文選類話》,歷時20年始成。

民國5年起,他信奉佛教,宣揚佛學,編寫了《佛學指南》、《佛學初階》等讀物,箋註了《金剛經》、《六祖壇經》等10余種佛教典籍;翻譯日本織田佛教大辭典(同時參考日本出版的幾種佛教辭典),編成了《佛學大辭典》,於民國10年出版。早年在日本購得國內已經散佚的唐釋慧琳撰《壹切經音義》(100卷)和遼釋希麟撰《續壹切經音義》(10卷)兩書,他據此編為《壹切經音義匯編》,石刻重印廣為流傳。又選輯道教經籍100種,編成《道藏精華錄》,於民國 11年出版。後又撰寫《老子道德經箋註》,於民國16年印行。

1912年起,丁福保正式著手翻譯織田佛教大辭典,編纂《佛學大辭典》。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裏,他嘔心瀝血,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佛學大辭典》“自序壹”中,他說自己為編纂這部辭典“摒棄壹切,痛自淬厲”,“沈面濡首,至忘寢食”。在編纂的過程中,他參考了日本織田得能、望月信亨等人編的多種佛教辭典。至1919年,丁福保終於完成了《佛學大辭典》的編纂工作。1922年,《佛學大辭典》由上海醫學書局正式出版。

這是中國第壹部新式佛學辭典,此書輯錄佛學詞條三萬余,360多萬字,內容廣泛,基本上囊括了佛教各種專門名詞、術語、典故、典籍、專著、名僧、史跡。《佛學大辭典》對每條辭目首先註明其詞性,如“名數”、“物名”、“地名”、“書名”、“人名”、“術語”、“雜語”、“譬喻”、“故事”、“儀式”、“圖象”等,然後解釋其詞義,徵引其出處。凡壹辭有多義者,則依次列出,有的亦作必要的考證。而對翻譯的重要專門名詞、術語、人名、佛典等,則均註出梵文或巴利文,以便檢閱原書。此外,該辭典還編有詳細的辭條索引,頗便檢索。

丁福保還鉆研《說文解字》,歷時30年,匯集182種、1036卷註釋和研究《說文解字》的著作,以許慎的原書次序為綱,編輯成《說文解字詁林》,具有查閱壹字而各家論說齊備的功用,於民國17年出版。次年,翻造上海大通路瑞德裏的舊居後,取名“詁林精舍”。後繼續匯集有關《說文解字》的其他46種論述,於民國20年編印《說文解字詁林補遺》,並編寫了《六書正義》、《說文鑰》等數種文字學的著作。丁福保還喜愛收藏和研究古錢幣,於民國27年編印《古錢大辭典》,同時出版《古泉學綱要》等著作。他整理古籍20余年,印行多種大型圖書,其名聲在學術文化界比醫藥界更為人所知曉。由於他的社會聲望,曾先後在上海佛教醫院、上海福幼院、世界提倡素食會、上海衛生教育社、中國醫學雜誌社、古錢學會等慈善機構和學術團體擔任職務。

1952年11月28日,丁福保因病在上海去世,終年78歲。生前編成而未及出版的《四部總錄》遺稿經其學生周雲青整理後, 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醫藥編”、 “天文編”、“算學編”、“藝術編”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