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父範雩,宣和五年進士,南宋紹興十壹年(1141)為秘書省正字,終秘書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的孫女。
生平範成大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閱經史,善為文章。17歲時,曾應詔赴禮部獻賦頌。次年,父親病故,他撫養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學業,專意科舉。後在昆山薦嚴寺隨樂備學習,並加入他們的詩社。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紹興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戶參軍,後得洪適的薦舉,被召入杭,監太平惠民和劑局,歷任館職。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員外郎,因言者論其越級提升,被免職還鄉。
乾道四年,起知處州。次年,被召入朝,任禮部員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令範成大為特使,赴金國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事。範成大相機折沖,維護了宋廷的威信,全節而歸,並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和著名的72首紀事詩,深得孝宗的器重和信任,回朝後即升任中書舍人。乾道七年,孝宗欲用佞臣張說,範成大拒不草制,曾使孝宗為之變色。成大乃請領閑職返回蘇州。
乾道九年,前往靜江任廣西經略安撫使。淳熙元年(1174)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淳熙四年,權禮部尚書,五年正月知貢舉兼直學士院,四月參知政事,兩月後被諫官以私憾彈劾,罷職歸裏。淳熙七年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後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範成大是壹個關心國事、勤於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認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要想富國強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賦斂、蠲其疾苦”(《論邦本疏》)。在壹些奏劄中,他力勸孝宗要節省人力、國力,珍惜時間,整頓軍紀,訓練士卒,慎用刑罰,打擊貪吏,以強兵復國為大誌。在為地方官時,或盡力鏟除弊端、整頓軍備,或救災賑濟、興修水利,為減輕農民負擔、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與此相應,他的憂國恤民的壹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範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壹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壹類作品結合在壹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範成大涉世甚早,對農村生活的艱辛有較深的了解,20多歲就寫下了壹些描繪農村生活景象的詩,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壹詩裏,他便表現了“遙憐老農苦”的情感;在《樂神曲》中,寫的是農民為豐年有糧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僥幸;《繰絲行》寫姑嫂煮繭、繰絲、賣絲的繁忙勞動;《催租行》則描述了農民輸租完畢後,吏胥上門勒索的情景。在徽州為官時,他又寫下了著名的《後催租行》,詩作對南宋賦斂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難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繪。後來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鄉,他又寫下了大量的農村題材的詩,如《刈麥》、《插秧》、《曬繭》、《采菱戶》、《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圍田嘆》等。其中如《黃羆嶺》寫巢居山農的非人處境,發出“安得拔汝出”的呼聲;《勞畬耕》由“峽農”刀耕火種,勉強果腹,寫到“吳農”因官租私債相逼而“逃屋無炊煙”;《夔州竹枝歌》9首繼承《竹枝詞》專詠風土人情的傳統而又註入新的內容:有燒畬種豆的農夫,有背著孩子采桑茶的農婦,還有著繡衣羅裳的富商大賈;而富者自飽,農家自貧:“東屯平田□米軟,不到貧人飯□中”;揭示貧富懸殊,抨擊官吏兇殘,同情人民苦難的思想,自始至終貫串在範成大的詩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時,他還在《冬舂行》、《秋雷嘆》、《詠河市歌者》等作品裏,對下層貧民的悲慘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聞墻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三絕》中,詩人宣稱:“汝不能詩替汝吟!”真實地說出他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創作意圖。
範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這60首七言絕句分別描繪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園情景,凡農家生活環境、季節氣候、風土民俗、耕織、收獲及苦難與歡樂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動的展現。“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作者用平易如話的語言描繪出了壹幅幅農家耕織圖。然而這些圖畫並非歷代隱居者所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滿痛苦和辛酸的現實社會的生動寫照。“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箋訴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這些詩,同樣對農民的苦難傾註了深厚的同情。詩人在畫圖中還忠實地再現了貧家的“歡樂”:“小婦連宵上絹機,大耆催稅急於飛。今年幸甚蠶桑熟,留得黃絲織夏衣”;“村巷冬年見俗情,鄰翁講禮拜柴荊。長衫布縷如霜雪,雲是家機自織成。”觀察之細密,筆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寫同類題材的詩人。這壹組詩對南宋以後的田園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範成大在當時屬主戰派人物,他的詩中也充滿了愛國思想。早在未官時,他就寫過“莫把江山誇北客,冷雲寒水更荒涼”(《秋日二絕》)的名句,對南宋小朝廷向金國使者誇耀殘山剩水的昏聵行徑予以批評。此後的許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寫山川形勝,抒發愛國情懷的佳作。出使金國時寫的72首七絕,更是集中地表現了他的愛國思想。“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唐張巡、許遠)猶解障妖□。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陸地沈?”(《雙廟》)“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州橋》)這些詩篇通過題詠淪陷區的山川古跡,譴責了宋朝統治者的昏庸誤國,為中原父老傳達了盼望收復失地的心聲,有的詩篇還記載了金國貴族統治下的人民的悲慘遭遇。為官桂林時,作者在《癸水亭落成》詩中寫道:“願挽江流接河漢,為君直北洗□槍。”更體現了他對祖國統壹、收復失地的信心和遠大誌向。晚年重病之中,他還在《題張戡蕃馬射獵圖》詩裏抒發了他對金人的痛恨;《題夫差廟》壹詩,則對南宋朝廷偏安壹隅、耽於享樂、殘害忠良表示不滿,表現了他關心國運、盼望統壹的心情。
範成大詩歌題材豐富,風格多樣。他廣泛學習前代的大詩人,受蘇軾的影響最大。他的詩風,因創作背景不同而幾經變化:早年未中舉時和為官初期還沒有脫離模仿階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詩多效張籍、王建等人,壹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勁峭的特點,這在以後出使金國途中寫的72首絕句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徽州後期的寫景詩如《番陽湖》、《回黃坦》等描寫細密、語言工致,已露出清麗精雅詩風的端倪。為官桂林和成都時期,由於飽覽山川之神秀壯美,其詩境界開闊、詩藻華贍,以清峻瑰麗為特色,五言詩尤為突出。晚年隱居石湖時期詩風漸趨溫麗秀婉、圓潤優美,以七言詩尤其是七言絕句最為擅長。範成大學習蘇軾,於其清曠、雄偉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於藝術修養不及,他在豪邁、飄逸方面距蘇稍遠,壹些詩作顯得氣韻不足,略欠渾成。他在蘇軾未甚著意的五言詩上下了功夫,並吸收了他所擅長的辭賦的壹些特點,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同時也發展了蘇軾詩中愛用典、逞才學、押險韻等缺點,晚年多病時用僻典佛典寫病態的詩作和壹些禪偈似的六言詩尤不足取。和陸遊與楊萬裏相比,範成大受江西詩派的影響較小,但其詩仍不免有南宋時期註重鍛造、務奇逞怪的習氣。範成大墨跡
文賦及詞的創作範成大的文、賦在當時也享有盛名。早年所作《館娃宮賦》借吳王夫差信用□佞、殘害忠良、沈溺聲色之事暗諷時事,壹時傳誦。《桂林中秋賦》對月抒懷,境界清曠。他的政論、奏章皆能切中時弊,據理力陳,不為空言,不邀虛名,侃侃而談,有壹種從容不迫的氣韻。如《論日力國力人力疏》、《論邦本疏》等都是代表作。這些政論文大都篇章短小,語言平實,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記敘文字成就也很高,中年時寫的《三高祠記》為紀念範蠡、張翰、陸龜蒙三位隱逸之士而作,文章開頭盛贊三人的高風亮節,中間卻掉轉筆鋒,對世人多希冀歸隱,不問國事表示了沈痛的感嘆,被周密稱為“天下奇筆”,流傳甚廣,獲譽很高。他的山水遊記長於隨物賦形,善傳動態,深得柳宗元筆法,其兩篇故意效仿蘇軾《赤壁賦》而作的《泛石湖記》,更是以柳之筆,寫蘇之意,獨造清麗秀雅之境,屬宋代山水遊記中的佳作。另外,他的幾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範成象)文》等,也寫得真摯感人。
範成大也擅長詞作,今存詞近百首。其詞早年多寫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曉角》等,情長意濃,逼近秦觀;〔醉落魄〕淒清幽冷,宛如晏□道。中、後期作品更近於蘇軾,如〔水調歌頭〕《燕山九日作》豪宕激越,〔水調歌頭〕“萬裏籌邊處”氣韻沈雄;〔念奴嬌〕“雙峰疊嶂”放達塵外。其清曠之處,尤與張孝祥類似,如〔滿江紅〕“柳外輕雷”、〔念奴嬌〕“吳波浮動”幾乎可與《於湖詞》中佳作相混。至於〔浣溪沙〕寫“茅店竹籬開席市,絳裙青袂□□田”,〔蝶戀花〕“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則清新明快,可與他的田園詩媲美。
範成大興趣廣泛,他的《攬轡錄》記述出使金國時的所見所聞,具有多方面的史料價值。赴任桂林和離蜀歸鄉時所作的《驂鸞錄》、《吳船錄》,記述山川形勝,風土人情,考訂傳聞,轉述異事,不僅可資考證,遊記色彩也很濃厚。《桂海虞衡誌》所記載的桂林巖洞、器具、飲食、物產和民俗史料,對研究廣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為珍貴。其中關於鳥獸、花果、草木、蟲魚的記載,和他晚年所作的《菊譜》、《梅譜》壹樣,也是自然科學史研究的重要資料。所著《吳郡誌》50卷,是中國最早的具有正式規模的地方誌之壹,歷來都為歷史學家所重視。範成大在書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詣,嶽珂《寶真齋法書贊》稱其書法“筆勁體遒,可廣可狹”,明王世貞也稱其“書法出入眉山、豫章間,有米顛筆,圓熟遒麗,生意郁然”(《□州山人四部稿》卷壹百三十),與張孝祥並稱為南宋前期書法兩大名家。
範成大《石湖大全集》136卷,佚。《石湖居士詩集》34卷,系從《全集》中抽出,最後1卷為辭賦;有明弘治活字本、清康熙顧氏及黃氏刊本。《石湖詞》1卷,有《□村叢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刊本《範石湖集》上下冊,將其詩集和詞集合刊後附清人沈欽韓集註3卷。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孔凡禮輯《範成大佚著輯存》。《攬轡錄》1卷,《驂鸞錄》1卷,《吳船錄》2卷,有《知不足齋叢書》本。《梅譜》1卷、《菊譜》1卷,有《百川學海》本。上五種均收入《叢書集成》。《桂海虞衡誌》1卷,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吳郡誌》50卷,有《擇是居叢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