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少年乒乓球巡回賽總決賽冠軍 在雅典奧運會落下帷幕之際,我們得到壹個新聞線索:有個叫賈君的包頭姑娘,剛取得世界青少年乒乓球巡回賽總決賽的冠軍。 賈君
今年剛剛18歲的賈君是建國以來內蒙古進入國家乒乓球隊第壹人。職業的敏感讓我們隨即與賈君的父母取得了聯系。 采訪是在賈君的啟蒙教練——包頭體校乒乓球教練張萍老師那兒進行的,賈君的父母——賈海平、吳潔華夫婦的臉上滿是自豪的笑意。在他們的講述中,壹個活潑可愛、刻苦懂事而又個性十足的女孩兒躍然眼前…… 說起來,賈君就像天生為打乒乓球而生的,這是父母絕對沒有想到的。起初,他們只是希望寶貝女兒能健健康康地長大,而女兒與乒乓球結緣,純粹是因為壹次偶然的機遇。 賈君5歲那年,壹天,賈海平和吳潔華帶著她逛街,準備回家的時候,賈海平突然想起壹位親戚在東河區體校院兒裏開了壹個乒乓球班兒,很久不見親戚了,他想順便去看看他。領著女兒壹踏進那間訓練房,小賈君立刻就被那些飛舞的小球和“乒乒乓乓”的響聲吸引住了。與親戚聊了半天,賈海平回頭壹看,見女兒還站在壹邊看別人打球,竟著迷得壹動不動。“這孩子少見,這麽小就能靜得下來看球,要不讓她試試?”見賈君那麽專註,吃驚之余,親戚提議道,並轉頭問賈君:“喜歡打乒乓球嗎?敢不敢上來打壹打?”“敢!”小賈君接過球拍,毫不怯場地站在了球案前。她那麽壹站,引得周圍的人都笑出了聲,原來小賈君剛比球案高壹點兒。可看著看著,笑聲沒了,人們的臉上都滿是驚訝的神情,誰都沒有想到,這個第壹次摸拍的5歲孩子竟壹來壹去打得像模像樣,根本不像其他初學乒乓球的人摸不著球的邊兒。那是賈君第壹次打球,但球卻始終沒有掉拍,這讓那位親戚很是高興,壹個勁兒地向賈海平夫婦倆建議:“讓這孩子打球吧,沒準兒以後真能有大出息。”像大多數父母壹樣,賈海平夫婦並不敢奢望女兒成名,他們只想讓這個唯壹的寶貝健健康康地長大,所以給女兒報了名,希望通過打球讓孩子的身體更好。誰知從開始練球的那天起,小賈君就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執著。 因為年齡太小,每次賈君練球都是由父親賈海平接送,不管刮風下雨,賈君從沒有耽誤過。有時候見天氣實在太差,媽媽心疼女兒,便勸說:“君兒,咱今天不去練球了,下次再補上也不要緊……”可每次這時候,小賈君的嘴總是撅得老高,壹個勁兒地抗議:“不嘛,不嘛,我就要去打球。”每次,他們都拗不過女兒,乖乖地送女兒去練球。賈君再懂事也是個孩子,像好多小朋友壹樣,她也喜歡早晨賴在被窩裏,可只要媽媽說壹句“君兒,該起來去練球了”,賈君都會壹骨碌爬起來,壹邊穿衣服壹邊催爸爸快點兒……賈海平是個慢性子,壹次因為送女兒去練球遲到了,還惹得女兒哭了鼻子。 天賦加上勤奮,賈君的球技突飛猛進,進步速度讓許多人吃驚,甚至連賈海平夫婦都沒有想到。賈君上幼兒園大班那年,賈海平的單位組織職工進行乒乓球比賽,也是想試試女兒的球技,賈海平對女兒說:“君兒,爸單位這兩天正比賽乒乓球呢,妳敢不敢去打打看?”“那怕什麽?”隨後,賈海平把女兒領到了單位。那場球讓所有人對小賈君刮目相看,連賈海平都沒想到,女兒會打得那麽好,竟能打敗號稱“球技不錯”的工會主席。那次,賈海平的單位領導很鄭重地當著許多人的面頒給小賈君壹個“特殊獎”。抱著得來的獎品——壹個小地球儀,小賈君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她把那個地球儀轉來轉去,媽媽告訴她,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在這上標有位置。小賈君握緊兩個小拳頭,壹字壹頓地說:“媽媽,以後我要當世界冠軍!” 打球需要有好的球拍,而正在發育運動量又大的孩子又需要特別的營養,為了了解更多的對手,以提高球技,參加各種比賽也是極為重要的,而所有這些都需要錢。賈海平在呼鐵局包頭水電段工作,吳潔華則在鐵路的大集體上班,為了培養女兒練球 ,他們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可每當看到賈君取得好的成績,他們的心裏總像是灌了蜜壹樣甜。 1995年,9歲的賈君去呼和浩特市參加了“內蒙古少年兒童青城杯乒乓球比賽”,在回來的火車上,賈海平父女倆碰到了包頭體校的張萍老師。因賈君之前參加過多次市級的比賽,所以他們早就相識。這次,張老師發現,賈君的進步太快了,愛才的她向賈海平建議:“這孩子給我的感覺是悟性特別好,而且她又這麽愛打球,要不讓她來體校專業訓練壹下?”回到家後,賈海平說起了張老師的建議,吳潔華不樂意了:“那可不行,這打球玩玩兒還行,真要走專業,孩子受苦受累不說,以後打不出成績,學習也耽誤了,前途可咋辦?再說,妳看咱君兒多聰明,不上學不是可惜了嗎?”賈君從小就聰明,凡事壹點就透,學習跟玩兒壹樣就能輕松地拿到好成績,難怪吳潔華不樂意。可聽她這麽壹反對,賈君不高興了,壹連幾天壹個勁兒地嚷著要去打球。 被女兒纏得沒辦法了,吳潔華來了個緩兵之計:“打就打,這麽小的孩子跑到昆區住宿,運動量也大了,我看妳能扛得住?”見媽媽同意自己進體校打球了,賈君高興得壹蹦三尺高。出乎吳潔華的意料,先扛不住的是自己。壹連好多天,吳潔華硬憋著不去看女兒,可心裏卻揪作了壹團:孩子還小,從來沒有離開自己身邊,這回壹走這麽多天,也不知道她想不想家?會不會哭 ?吃飯怎麽樣?晚上睡得好嗎?……壹天,吳潔華實在忍不住了,從東河坐了車就跑到了包頭市體校,找到乒乓球訓練館壹看,女兒練球練得正歡呢。見媽媽來了,賈君很是高興,吳潔華在女兒臉上怎麽也看不出自己的那些擔心,她的心放下了壹大半。 雖說小小年紀就離開了父母,可因為有了乒乓球,賈君就像小魚進了大海,在乒乓球的世界裏自由自在地暢遊著,訓練起來比其他大她好幾歲的同學都刻苦,這壹點,教練張萍最有感觸。 在張萍老師眼裏,賈君雖然年齡最小,可她很有天賦,雖然平時話不多,長得也文文靜靜的,可壹打起球來,立刻就像個小男孩兒壹樣潑辣,而且特別聰明,悟性好,有時候壹些技術要點別人還在琢磨時,賈君已經領悟到並且去練習掌握了。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賈君屬於比賽型選手,越是人多的時候她的球感就越好,與初次參賽的選手不同,從壹開始打比賽,賈君就從沒有怯過場。也許真是由於天生熱愛這項運動,結束了壹天的訓練後,許多同學巴不得早早地輕松輕松,可賈君卻還用晚上的時間鉆進訓練館練球練到很晚才回宿舍休息。 體校的重點是體育,可對於文化課,學校也從未放松。賈君剛進體校的那年,壹天,老師把吳潔華叫去了,狠狠地告了賈君壹狀,“妳家這孩子上課老不聽講,總是在那兒玩兒,這樣下去怎麽行?……”等老師說完,吳潔華只說了壹句:“老師,咱到考試的時候再說好吧?您看她的學習成績。”吳潔華了解女兒,她從上學起就是這樣,成績壹直不錯。果然,期中考試的時候,從來都不好好聽講的賈君讓老師吃了壹驚:考試成績全班第壹。“這孩子,以後不是北大就是清華的料。”老師的話又勾起了吳潔華的擔心,她跟女兒商量:“君兒,妳學習這麽好,要不別打球了,給媽好好學習,考個大學。”誰知女兒卻不樂意:“媽,現在大學生還不是壹片壹片的?我就打球,給媽拿個世界冠軍回來。” 見女兒著實離不開乒乓球,吳潔華也不再說什麽,壹門心思地支持女兒打球了。雖然如此,每參加壹次比賽都需要自己掏錢,吳潔華感到家裏的經濟實在緊張。賈君四年級的時候,有壹天回來跟她商量:“媽,我想參加全國鐵路紅領巾杯乒乓球比賽……需要幾百塊錢……”“又是比賽、又要錢,君兒,咱要不別打球了……”沒等她的話說完,吳潔華就見女兒哭了,心不由得壹軟:“好了好了,別哭了,去就是了。不過媽可把話說在前面,妳這次要是打好了媽就繼續供妳,打不好妳就得聽媽的。”聽媽媽這麽壹說,賈君破涕為笑:“行,這次我要打不好就不打球了。”不知是誰說過,成功源於自信,那壹次的比賽,賈君得了個冠軍回來,吳潔華樂得合不攏嘴。 在體校待了兩年之後,因為球技的快速提高,張萍老師感覺賈君應該去水平更高的隊裏才會對她更有幫助,於是送她進入內蒙古隊代訓。3年後的1998年,內蒙古自治區九運會即將舉行,為備戰九運會,體委領導決定由張萍老師帶隊,帶領兩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去素有“乒乓之鄉”美稱的河北,在知名的乒乓球教練唐銀生的河北省隊代訓。此時的賈君也早有回到包頭的打算,在內蒙隊的3年裏,除了拿了兩次冠軍之外,參賽的機會非常少,因為乒乓球在內蒙古屬弱項,所以周圍的大環境對提高成績少有幫助。得知張萍老師選定了自己去河北代訓,賈君高興壞了,急急地趕了回來,想要早壹天去那個滿是高手的河北隊見識見識。 那次的河北之行改變了賈君的命運。盡管是初見賈君,但她仍給唐教練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河北隊的壹個多月裏,賈君抓緊壹切學習的機會,此時的她並不知道自己已被愛才如渴的唐教練盯上了。聰明、刻苦、有韌勁兒,球風兇狠,暗暗觀察中,賈君的特點讓唐教練很是欣喜。8月舉行的內蒙古九運會結束後,手棒冠軍獎杯的賈君又回到了河北隊,唐教練希望她能留在河北隊訓練、打比賽,而這也正是賈君所盼望的。要知道,在乒乓球界,唐銀生教練被譽為“世界冠軍的啟蒙教練”,曾經培養出齊寶香、高軍以及後來的牛劍鋒、白楊等世界冠軍,對他的大名賈君早有所聞,能在他的隊裏打球是自己夢寐以求的事。 有了名師的指導,賈君的球技隨之突飛猛進,兩個月後的第壹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首次代表河北隊參賽的賈君壹路拼殺,壹舉奪得冠軍。也就是在那次比賽中,已成為國家乒乓球女隊教練的齊寶香發現了極有潛力的賈君,為她以後進入國家隊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能在高水平的省級隊訓練當然是件好事,可每月的代訓費卻是筆不小的數目。除去零花,光代訓費每月就要交隊裏850元錢,對於賈海平這樣普通的人家來說,著實有些吃力。為了讓女兒能接受更高水平的訓練,賈海平與吳潔華節衣縮食,有的人說他們太苦自己,可樸實的賈海平夫婦卻總是笑笑說:“只要女兒有出息,做父母的再苦再累也心甘。” 懂事的賈君深知自己的家境,更能體諒父母的不易。女孩子要吃零嘴兒,當隊友們買這買那的時候,賈君從來不湊那熱鬧,她知道要珍惜父母寄來的每壹分錢,更知道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就是不斷取得更好的成績。也許是從小獨立生活慣了,賈君養成了遇到什麽事都放在心裏的習慣,即使放假回家,吳潔華從女兒嘴裏也從沒聽到她說起在隊裏的艱苦,總是她取得好成績的好消息。那次,吳潔華去河北省隊看望女兒,壹天,當她路過大門口時,被小賣部的壹位老大爺叫住了。“妳是賈君的媽?我跟妳說,這孩子可太懂事兒了。她們隊裏每天來我這兒買零嘴兒的小姑娘多了,可我壹次都沒見賈君踏進我這個門。聽別人說,隊友們玩兒的時候賈君就練球,要我看吶,賈君要是打不出去,她們這壹撥兒就沒壹個能打出去的……”後來吳潔華才聽說,女兒每月只允許自己花40塊的零花錢,平時從來不亂花壹分錢,只有到了夏天,她才偶爾買顆西瓜解解饞……知道才12歲的女兒這麽懂事,那天,吳潔華的心裏百感交集。 賈君長大了,更能體諒父母的難處了,見河北隊遲遲不能給自己轉正,心裏很著急。恰在此時,吉林省的壹位教練也看好賈君,希望她去那裏打球,許諾除不要代訓費之外,每月還給賈君600元工資。2000年年底,賈君放假回家後跟父母商量起了這事。“爸、媽,我知道咱家的困難,要不我就去那兒吧,反正那兒也有高水平的對手,在哪兒打也是打。”商量好此事後,賈君給唐教練打去了電話,說了自己的打算。電話那頭,唐教練壹聽就急了:“那可不行,妳可不能走,妳已經在乒協註冊了,是咱們河北的人,哪能走哇?轉正的事兒妳別操心……”放下電話後,未及賈君開口跟父母說,唐教練的電話又來了,在電話裏,他跟賈海平、吳潔華談了好長時間。 教練的壹片心意讓賈君壹家非常感動,春節壹過,賈君又回到河北,3月便轉為河北省隊的正式隊員。就在賈君壹門心思刻苦訓練的時候,機會悄悄地向她走來。2000年8月,國家乒乓球隊要挑選後備力量進入國家隊,因此調各省的尖子隊員去國家隊集訓。按照慣例,壹個月的集訓期過後,隊員們就要打道回府等候通知,可賈君卻破例被留了下來,這壹練就是3個月。 在吳潔華的印象中,2001年的那個春節不僅是女兒、也是他們最快樂的壹個春節。大年三十那天下午,賈君才從北京回到了包頭的家裏,剛進家門,吳潔華就感覺女兒的情緒特別好。“君兒,這回能進國家隊了?”見女兒這麽高興,吳潔華以為會有什麽好消息。“還不知道呢,不過我這3個月在那訓練感覺可不壹樣了,覺得自己又懂了不少東西……”原來女兒是為自己掌握到了切實的知識而興奮呢,這就是女兒——從來都踏踏實實走好每壹步的女兒,吳潔華的心裏很欣慰。 晚上,賈君打電話給唐教練拜年,電話那端,教練的聲音裏有掩飾不住的興奮:“恭喜妳!初六去北京報到,可不能遲到!”那壹刻,這巨大的驚喜讓賈君有些發呆,“告訴妳媽,妳進國家隊了!”電話裏,唐教練高興地喊著…… 女兒進了國家隊,知情的鄰居、朋友們都說他們養了個爭氣的姑娘,還有的說賈君前途無量。這話聽得多了,賈海平夫婦的心裏反倒淡然了許多,別人只看到女兒風光的壹面,有誰能了解她的艱苦呢?即使作為父母的他們也不能完全了解。去國家隊三年了,賈君只回過壹次家,與父母的聯系就是那壹部電話。吳潔華總聽女兒說自己技術水平還需要不斷地補課,可她並不知道,每天的訓練結束後,女兒自己還要練上很久,三年來從未間斷。 這些情況,還是壹次看電視裏乒乓球比賽時,聽前國手楊影說的。“……這些隊員平時訓練都很刻苦,尤其是女隊的賈君,從進入國家隊時起就壹直在給自己補課……”因為女兒的緣故,看電視時只要有乒乓球,他們總要認真地看,似乎那去年,去北京辦事的吳潔華想順便去看看壹年多沒見面的女兒,可事不湊巧,那天不是女兒的休假日,而隊裏的規定極為嚴格,不是自己的休假日,不能擅自離隊……那次,吳潔華只是匆匆見了女兒壹面,沒說幾句話便回到了包頭。盡管也有遺憾,可她知道,女兒是隊裏2008年奧運會的重點培養對象,不加勁兒練哪成呢? 雖說聚少離多,可吳潔華能感到女兒的那份關心。今年自己過生日前幾天,女兒打來電話:“媽媽,妳快過生日了,我送妳件禮物吧。”“行呀,送媽媽什麽?可別亂花錢。”“不告訴妳,告訴妳到時候妳就沒有驚喜了,這禮物妳肯定喜歡。”出乎吳潔華的意料,女兒的禮物是壹張大大的照片,是國家乒乓球隊的合影。照片裏,女兒又長大了,也更漂亮了。撫摸著照片,吳潔華開心地笑了。女兒說她的心願就是當奧運會冠軍,吳潔華相信會有這壹天,她仿佛看到在國歌聲中,女兒開心的笑臉是那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