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守當以誰為是,況以壹吏乎。

守當以誰為是,況以壹吏乎。

釋義:這本就是太守該負的責任,壹名小吏怎麽能夠承擔呢?

出處:明·馮夢龍《智囊》

原文(節選):況守時,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燼,遺火者,壹吏也。火熄,況守出坐礫場上,呼吏痛杖壹百,喝使歸舍,亟自草奏,壹力歸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當死,況守嘆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

奏上,罪止罰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無怨。使以今人處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況肯代人受過乎?公之品,於是不可及矣!

翻譯:況鐘做太守時,府衙被火燒,文件書卷都燒成了灰燼,失職造成火災的人是個小官員。火熄滅後,況鐘出門坐在碎石場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員百下,大聲叫喊讓他回到房舍中。趕快親自草擬奏折,盡全力把罪責歸聚到自己身上,卻不用罪責連累小官員。

開始小官員自己知道將要承擔死罪,況鐘感嘆說:“這本來就是太守該負的責任,壹名小吏怎麽能夠承擔呢!”況鐘(將事情)上奏給皇上,論罪被罰沒傣祿。況鐘對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擔當) ,這就是他行事有威嚴卻不遭人怨恨的原因。

假如讓如今的人處於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過還想要推托給手下的人,更何況願意代替別人承擔過錯呢?況鐘的品格,就是在這壹點上讓人望塵莫及啊!

擴展資料

本文節選自《智囊》,全書***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余則,是壹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壹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壹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馮夢龍所編纂書,註重實用。他的那些記錄當時歷史事件的著作在當時具有很強的新聞性;他的那些解說經書的輔導教材受到習科舉的士子們的歡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細民閱讀的擬話本、長篇說部、小說類書,以及劇本民歌、笑話等有更大的讀者群,為書商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這使得馮夢龍的編輯工作,具有壹定的近代市場經濟下的出版業的特色。在《智囊》壹書中,也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