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賞月手寫的報紙圖片

賞月手寫的報紙圖片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賞月、吃拜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歷久彌新。中秋節是壹個豐富多彩的珍貴文化遺產,滿月是人們團聚的標誌,是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寄托,希望豐收和幸福。

要說中秋節和月亮的關系,還要追溯到古代對天象的崇拜。太陽和月亮代表白天和黑夜。夕陽西下,黑夜和恐懼壹起降臨,壹輪明月照亮大地,安詳寧靜,是黑夜中的光明使者。也許對於太陽,當時的人們還是愛恨交織,但是月亮卻是被人類壹致贊美的,而當時的人們表達內心崇拜和感激的唯壹方式就是跪拜和尊敬。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逐漸有了固定的拜月時間、地點和程序,這就是祭祀。據古籍記載,“祭月”儀式最早出現在周朝。“天子...春分時太陽升起,秋分時月亮落下”。春分和秋分是壹年中晝夜平分的兩天,具有特殊的意義,所以當時的人們選擇這兩天進行隆重的祭祀日月的儀式。所謂“夕月”,就是晚上祭月,與月亮出現的時間重合。

“秋至日和五谷熟了。天子拜於太魁,出國西壹百三十八裏,衣白而不白,肩玉魁,接錫監,吹損玉之風,鑿石之音,列王公大臣大夫,隨民而行,名曰月祭。”先秦時期的《管子》壹書中的記載,在我們的腦海中描繪了壹幅“天子祭月”的宏大場景:宏大、莊嚴、隆重,既把月亮當神崇拜,又顯示了天子的威嚴。此後,歷代王朝都沿襲了“祭月”制度。

比如清代,壹些地方的官員舉行祭拜“月宮神”的儀式,將月餅鋪成金字塔形狀,然後供奉九根蓮藕,祈求月宮神保佑城市風調雨順,平安無事。祭拜結束後,幾塊月餅要妥善保管,直到除夕,這意味著城市裏的壹切都是完整和安全的。

至於普通人的住宅,拜月的產品更加豐富。除了月餅,還有很多時令蔬果,還有“果餅須圓,瓜須分錯牙,花瓣刻蓮花”,蔬果要像蓮花壹樣切成花瓣。富裕的家庭會擺上象征團圓的西瓜、兒孫滿堂的石榴、吉祥的柿子、早生的栗子紅棗、富貴的芋頭、螃蟹、月餅等八種供品,以祈求家庭幸福、生活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