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讀作wàng,最早見於春秋金文 ,其本義為忘記、不記得,又可引申為遺失、遺漏,遺棄、舍棄等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不識也。從心從亡,亡亦聲。武方切。?
說文解字註
(忘)不識也。
識者、意也。今所謂知識。所謂記憶也。
從心。亡聲。
依韻會本。武方切。十部。?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
又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
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
又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又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
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壹曰遺忘。
又誌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誌不在於歃血也。
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歡窮悲心生,婉戀不能忘。 《說文》:從心從亡。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