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是古代傳說中壹種類似於猴子的動物,這裏說“其狀如禺”,說明寫這段經文的編著者對狌狌是有著細致的觀察的。編著者或者親眼看到了猩猩,或者親眼看到了猩猩的圖畫,這也間接說明山海經確實存在配套的山海圖。鵲山的猩猩外形比較特別的就是耳朵是白色的,它走路的時候趴伏著用四肢走路,而跑起來的時候卻像人壹樣奔跑。如果壹個人吃了猩猩的肉,他就會變得善於奔跑。上述這些是鵲山猩猩的壹些特點。在山海經中還有兩處提到了猩猩。壹處是在“海內南經”,壹處是在“海內經”。
“海內南經”中記載:“汜林方三百裏,在狌狌東。狌狌知人名,其為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這裏的猩猩和鵲山的猩猩就不壹樣了,這裏的猩猩像壹頭豬,但長著人的面孔,位於舜帝下葬的西方。與南山經鵲山的猩猩相比,這裏的猩猩完全就是另壹種不同的物種了,而且具有了天生就知道人名的特殊能力。“海內經”中介紹建木和窫窳的時候,又壹次提到了猩猩:“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海內經中的猩猩是青色的,這倒與現實中的黑猩猩和大猩猩相似。那麽山海經中記載的猩猩在現實世界中存在嗎?
我們知道現實世界中猩猩分為三類,分別是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目前猩猩分布在東南亞,黑猩猩和大猩猩都分布在非洲,在我國已經沒有了猩猩的棲息地。猩猩的毛色是紅褐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毛色是黑色的,所以山海經海內經中提到的青色猩猩所在的建木的位置就成為壹個問題了。如果按照現在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棲息位置,能夠與上天相通的建木就到非洲去了。當然也許中國古代也有黑猩猩或者大猩猩的存在,只是後來滅絕了。那麽中國古代有猩猩嗎?
中國古代當然有猩猩,記載猩猩的古籍還相當多。《禮記》中說“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禮記》成書於漢代,但很多內容應該來源於孔子整理的周禮資料,所以不排除春秋時代就記載了猩猩的存在,可見至少在漢代中國還是有猩猩存在的。《蜀誌》說:
這裏的封溪縣位於今天的越南境內,猩猩既能說話又可以知道人的名字,那時的人用酒來誘捕猩猩。那麽猩猩有什麽用途呢?
《華陽國誌》記載:“永昌郡有猩猩,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可見猩猩的血可以作為染料,用於壹些紡織品的染色。這種用途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許多古代作品中確實出現了猩猩作為染料的記載。《封神演義》描述北伯侯崇侯虎之子崇應彪的時候說“盤龍冠,飛鳳結,大紅袍,猩猩血,黃金鐙甲套連環。”崇應彪的大紅袍就是猩猩血染紅的,書中出現了大量關於猩猩紅的描寫,猩紅色也成了壹種顏色的稱呼。
猩猩還有另壹種用途,在中國古代它是壹種難得的美味佳肴。《呂氏春秋》說:"肉之美者,猩猩之唇。"我們不知道猩猩之唇有什麽好吃的,但確實有壹些人相信猩猩之唇是壹種美味。《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趕到瑤池時,那裏布置的美味就包括龍肝鳳髓,熊掌猩唇。這裏的猩唇與熊掌、龍肝和鳳髓齊名,可見它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封神演義》中也能見到猩猩被端到了餐桌上,紂王請姬昌赴宴時,桌上就有兔絲、熊掌、猩唇、駝蹄、鳳髓、龍肝、獅睛、麟脯,可見猩唇美味在古代已經深人人心了。如果中國古代沒有猩猩,是不可能出現這麽多關於猩猩的記載的。
既然中國古代有猩猩分布,那麽古籍中記載的猩猩信息就是準確的嗎?這可不壹定,許多古籍中都說猩猩能言,但實際上猩猩是不能講話的。《淮南萬畢術》中又說:歸終知來,猩猩知往。但我們知道猩猩能知道過去發生的事兒就是壹種想像,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山海經中關於食用猩猩可以善於奔跑,以及猩猩能知人名,能說話,可能都是不真實的。那麽古人為什麽要這麽記載猩猩呢?這可能與古代獲得信息的渠道有關。
《聊齋》中有壹條關於獅子的記載,說從暹羅進貢來壹頭獅子,百姓們都去看熱鬧。那麽這個獅子有什麽特別的呢?那就是獅子吃東西的時候。文中說:
這只獅子很厲害,吃雞的時候用爪子壹摶,再壹吹,雞毛就全飛了!這會是真的嗎?顯然這是假的,但蒲松齡就是相信這個,並把他寫到了自己的書裏。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記載應該是不準確的。但這些記載也壹定不是空穴來風,應該與那時人們的風俗習慣和觀察事物的方法有關。
山海經中記載的第壹個動物就是現實中存在的猩猩,但這裏的猩猩與實際的猩猩又有壹些差別。如果山海經記載的是真實的,那麽鵲山的猩猩倒是可以有很大的用途。士兵們吃了他的肉就都善於奔跑了,這樣壹來不論進攻還是撤退都會有很大的幫助。但山海經中記載的信息經過了這麽漫長的時間之後,恐怕很多信息已經沒有那麽準確了。鵲山的猩猩恐怕也早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