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清道教對民間信仰有何影響

明清道教對民間信仰有何影響

明清時期,道教正壹、全真兩大教派雖從停滯趨於衰落,但是道教的宗教觀念及修持方術卻滲入民間,以世俗化的形式與儒佛通俗說教、民間傳統信仰混融為壹,對廣大民眾的思想觀念及經濟文化生活產生極為廣泛的影響,對後期封建社會的穩定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

首先,道教的多神崇拜在民眾中影響最為深遠。對神靈的信仰崇拜,自古以來便存在於民眾生活中。人們對現實社會難以解決的各種問題,諸如旱澇歉收、戰亂流離、天災橫禍、生老病死,以及追求福壽安寧、功名順利、事業發達、婚姻幸福、多子多孫等等願望,都寄托於有神靈佑助。因此民間祀神活動歷來非常興盛。無論是道教尊奉的天尊玉帝、神仙真人、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以及日月星辰、山川土地、陰曹地府之神,或是外來的西方佛祖、南海菩薩、上帝帝、聖母等等,都被中國老百姓當作能滿足其世俗願望的神靈,壹律敬奉禮拜,祈禱祭祀。老百姓信奉的神靈有的來自佛教道教,而佛道二教為爭取信徒,也不斷從民間信仰中吸取新神,編入其神仙譜系,並再次推廣於民間,明清時代,道教崇奉的關帝、玄帝、三官、 文昌帝 君、東嶽大帝、呂祖、天妃 ( 媽祖 ) 、城隍神、王靈官等神靈最受民眾崇祀,由官府或皇帝禦敕修建的這些神廟道觀遍布都府州縣,香火旺盛。民間私建的龍王、藥王、雷公、火神、山神、財神、土地爺爺、送子娘娘等大大小小的神司,能解決不同的問題。祈雨拜龍王,消災奉關帝,治病禱藥王,送葬請道士,想發財敬財神,求子嗣供娘娘,讀書人拜文昌求功名如意,出海人拜媽祖保祐平安, 正月十五 奉天官賜福,臘月底祭竈王免過,城隍廟看擡神,東嶽廟逛廟會。四時八節、五行八作,各有所奉神靈及儀式活動。於是道教的信仰便超出宗教的範圍,而與普通民眾的生產活動和文化娛樂水乳交融,成為人們生活風俗的重要內容。

道教扶乩求仙的方術早在南宋已影響民間,到了明清時代,扶乩之風更加泛濫。從宮廷貴族到市井小民,武師道士以至文人士大夫,多有熱衷其事者。讀書人憑扶乩猜測試題,老百姓祈求乩仙降賜仙方治病,道士則假借扶乩降筆造作經書。明清時代許多新出道書都假托乩壇神授,壹般多托呂祖、關帝、文昌降筆。其中有些道書講述內丹功法秘訣,而更多則是通俗的勸善書、功過格。當時社會上廣為流行的勸善書,除南宋所出太上感應篇之外,明清陸續出現的則有關聖帝書覺世真經、 文昌帝 君陰騭文、呂祖功過格、文帝孝經、玉定金科等等。這些善書的內容,大多假托神道設教,以幫建倫理教化為宗旨,勸誘人們行善去惡。書中極力宣揚善惡報應思想,鼓吹天地間時時處處有鬼神監督司察世人行為,獎善罰惡。行善者加福添壽,多子多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吉星臨照。作惡者必降罰,奪其壽算,禍事臨頭,殃及子孫,死後入地獄受刑,魂神苦痛,來世淪為貧賤乃至畜類。勸善書中還將善惡報應分類定量,列成表格,供人們對照檢查自身行為。而所列善惡,主要是以忠孝仁信、禮義廉恥等儒家倫理信條為標準。也有部分符合下層民眾要求的道德觀念,如勸人勿倚權勢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窮困,「鬥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等等。由於勸善書文字通俗曉暢,容易被下層人民接受,在推行封建教化方面比艱深玄奧的佛道經典更能發揮效用,因此被統治者所看重,王公大臣、文人儒士都積極支持推廣。例如太上感應篇在明代即有宮廷刊印版本,清初又詔令文臣翻譯刊布,順治皇帝親自禦制序言。明清儒士楊起元、李贄、高攀龍、冒起宗、惠棟、俞樾、姚學塽、於覺世、黃正元等數十人為之作序或註解,地方官紳士人捐資刊印散施者不計其其數。由於官紳道門積極宣傳推廣,各種勸善書充斥書肆,將神化的封建倫理深深印入廣大民眾的心靈。

道教的宗教觀念、神仙傳說、內丹修煉還滲入明清時期大量的通俗文學作品中。在明清流行的小說、戲曲、鼓詞等俗文學中,很少不涉及神佛僧道的內容。水滸傳開篇即假借洪太尉赴龍虎山祈請張天師,放走妖魔,引出壹百單八將故事。三國演義第壹回講張角黃巾起義,引出劉關張桃園結義。書中對諸葛亮借東風、禳星鬥的描述近似道教術士。金瓶梅全書有十多回涉及道教,書中描寫道士仙姑為豪門婦女治胎、禳災度亡,對道場科儀的描述極為詳盡,反映了明末社會生活的真實。紅樓夢借壹僧壹道串連故事情節,好了歌及金陵十二釵歌曲的思想格調極近於全真道士的宣教詞曲。聊齋誌異多寫孤仙故事,借鬼怪狐仙歌頌愛情自由,鞭撻邪惡勢力。專以道女故事為題材的作品,如東遊記、七真天仙寶傳、綠野仙蹤等書,以宣揚修煉內丹成仙為主題。明清小說中還頗有佛道鬥法故事。西遊記中孫猴子屢次戰勝道士神仙。封神演義則講元始天尊及道教諸神與通天主教的左道旁門鬥法取勝故事。這種演述神魔邪正鬥法的創作手法,直至近代武俠小說中仍然常見。道教的宗教觀念通過這些世俗文學的宣傳,更深入滲透於社會文化生活中。

明清以來,由於正統的佛道二教腐化衰退,加之其它復雜社會原因的影響,各種民間秘密宗教團體蓬勃興起。從明代中期羅祖教產生開始,至清末民初四百餘年間,數以百計的教派、秘密會社紛紛湧現,其存在的地域遍及全國各地,形成對抗封建政權的強大異己力量。民間宗教的興起,雖然奪走了釋道二教的不少信徒,使正統宗教加速衰落。但是其信仰、教義及方術又往往攝取儒釋道三教,深受正統宗教的影響。尤其道教對民間教派的影響,超過了佛教與儒家學說。受道教影響最大的民間教派有黃天教、三壹教、混元教、紅陽教、八卦教、金丹教、黃崖教等等。這些教派各有祖師,各撰經書,名曰寶卷。其修煉方術多吸取道教內丹煉養及服氣養生術,教內流傳各類口訣、咒語,以助內丹氣功修煉,其內丹功法名目繁多,流派混雜。紅陽教、八卦教設壇齋醮,如符念咒,則受道教符籙派影響。以內煉與技擊融合的道教內家拳術亦流傳頗廣。在民間宗教中,部分教派 ( 如清水教 ) 與武術結社融合,以內丹氣功修煉與拳棒武術結合練習,兼服神水,念咒語,吃藥降神,形成神奇怪誕的修煉法術。民間宗教在下層民眾中頗有吸引力,它們以通俗形式宣揚了經過改裝的佛道宗教觀念。

總之,明清道教從教團的社會地位及教義發展來看,步入了衰落時期,但從道教文化的下移和擴散來看,卻進而拓寬了社會基礎,更深的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