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男色成風,我們從文獻及文學作品中也能獲知了。其中不乏有兩情相悅,與正常人倫呼應保持穩定關系的,如風流才子屠隆與歌童采菱。屠隆先是從好友馮夢禎的父親處,接手了歌童采菱,彼時他赴京任職禮部,意氣自得,采菱也正當年華。後來他被削職,過著打打秋風、賣賣文章混飯吃的日子,但人們還是看到兩人好好地在壹起,有詩為證:風情老去似徐娘,猶逐王孫負錦囊。莫駕輕車殘雪裏,人間無處覓蕭郎。(胡應麟:《少室山房集》卷七六《采菱曲十二章有序》)
但把這種風靡的男色文化,當成是寬容社會的自由選擇,可能就是我們自作多情了。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裏就說了,男色風靡,不外乎以下幾種不得已的情況。壹是出門在外沒帶家眷的官員,二是被嚴禁通奸的僧人,三是在外課館的塾師,四是監獄裏的犯人,還有壹種就是,京城裏禁官伎後,官員們改用男伎,俗稱為小唱者(《萬歷野獲編》卷二四)。歸納壹句就是,這不過是方便的性而已,被社會監督的各色人等,借著身邊人的方便與隱蔽,宣泄著泛濫的情欲。
既然方便是奧義所在,那麽溫情什麽的,顯然是多余的。比如,霸道總裁胡宗憲先生的風格是這樣的:總督浙江時,有壹次到巡撫都禦史阮鶚府上飲酒,看到壹位漂亮的門童,就記在了心裏。某壹個公休日,帶著人來擄走了門童,阮鶚聽說是長官幹的,也不敢說什麽。只不過逮著壹次到胡府喝酒的機會,阮鶚與門童私下悄悄耳語,兩人還依依不舍地流下了眼淚。胡總裁被酒沖昏了頭,喝令就地綁了門童砍頭,還好行令者知道這位長官在情緒上不靠譜,等他酒醒後才放了門童(王世貞:《_州史料》後集卷三六)。
男色作為禮物送起來,也比送壹個女人之類,不會受世人詬病(因為不容易發現啊)。話說有壹位淳樸的周解元(周汝礪),中了解元卻考不中進士,只好在南潯的前禮部尚書董份家做家庭教師。時間久了,就提出請假。但董家是誰呀,是富冠三吳還不知饕足的主,後來還因為土地糾紛實在太大,引發了湖州地面聲勢浩大的民變。主人知道老師是想家了,明面上不好意思拒,但帶薪假實在不想給。於是心生壹計,讓家中壹個年輕仆人,把周解元灌醉後,強行出櫃了。淳樸的周解元在不淳樸後,也就不提請假的事,壹心壹意上全勤班了(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補遺卷三)。這是吝嗇的主人與廉價的性賄賂的故事。
歌童、門童、小廝,這些底層的依附者,由於沒有聲音留下來,更顯得像個用過就消失了的工具,因為順手、因為隨心、因為沒有麻煩,就被用了,或者願意(為了壹餐飯),或者不願意(不知道能為了什麽),總之,都不重要了。換壹個階層,在精英們的身上,會發生什麽呢?
影視劇照
明代科舉界,至嘉靖五年的科舉改革前,以貌取人是壹直存在的。壹開始或許有政治正確的意思,希望得到壹些濃眉大眼的選舉人才,能代表正面的政治形象。所以,建文三年,第二名的胡廣,因為長得好看被拔至第壹。宣德三年:上復命內閣禮部選進士及乙榜年少質美者,得進士尹昌、黃瓚、趙智、陳雲、傅綱、黃回六人為庶吉士。(王世貞:《_山堂別集;科試考》,上海古籍,2017年)
但接下來就逐漸變味了,成了壹些主試者個人獵艷的競逐地。嘉靖五年改革前,彌封官能直接送卷子給讀卷官,此時,彌封者已記住了重點卷子的名字,可以告訴哪張是誰的。讀卷官接卷後,可以回家住宿,而這壹夜,可能就有內閣主試者上門了,他們已經暗地裏觀察好了壹些候選者,選擇標準是貌美、年輕與聲譽。這樣,在壹堆成績靠前的卷子中,就能大概率選出幾個中意的美少年進入前幾名,再順利進入庶吉士隊伍,從此,他們就成了教官與學員,老師與生徒,從而緊密地聯系在壹起。這讓人聯想到《凱恩斯傳》裏寫的劍橋研究會,即信使會選拔新成員的情節。凱恩斯們在濃郁的同人氛圍中,按嚴格的程序,挑選美貌年少同時又聰明絕頂的新人入會(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凱恩斯傳》,相藍欣、儲英譯,三聯書店,2006年)。享受著悅己的性或性幻想便利,可說是曖昧至極、又狡猾至極的知識分子便利了。
不過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與萬貴妃攀上親的萬閣老萬安,在成化十四年(1478)科試唱名時,就看好了美而頎長的曾彥,看他的策論,也覺得萬分好,擊節嘆賞,於是就定曾彥為第壹名。結果陛傳時,走上來的狀元又老又醜(五十四歲了),滿臉胡子,個子還矮。可能昨天唱名時,萬閣老眼花耳背,壹時弄岔了。萬閣老那個失意啊,退再取策閱之,平平耳(王世貞:《_山堂別集;科試考》)。我們找曾彥狀元的像看看,倒不像八卦說的那麽不堪,再怎麽說,人家也是飽讀詩書的進士。而失意的萬閣老,此時年已六十有二。要是有個年輕的狀元不小心被摸了手,既告不了官,又不好寫進文章罵,發現自己跟門童、小廝也差不了多少,我真怕他堅忍的儒家三觀都要崩塌了。
文/徐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