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腦疽簡介

腦疽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腦疽的病因病機 5 腦疽的辨證治療 5.1 實證 5.2 虛證 6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腦疽的穴位 2 治療腦疽的方劑 3 治療腦疽的中成藥 4 腦疽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腦疽 1 拼音

nǎo jū

2 英文參考

carbuncle in nap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nape carbuncl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cerebral carbuncl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腦疽(nape carbuncle)為病名[1]。出《集驗背疽方》。又名對口、對口發、對口瘡、對口疽、對口疔、對口癰、腦漯、落頭疽、項疽、項中疽、腦後發、腦癰、大疽、屬虛者又稱為腦爍[1]。是指生於項部,易致內陷的有頭疽[2]。

4 腦疽的病因病機

腦疽患部為督脈、膀胱經之循行處,多因膀胱經濕熱邪毒上壅或陰虛火熾,熱邪上乘所致[1]。由於頭為諸陽之會,腦為髓海,疽發之後,毒邪內陷,易傷腦髓,致神誌昏憒而成險證[1]。

5 腦疽的辨證治療 5.1 實證

腦疽初起患部色紅發熱,根束高腫,瘡頭如粟米,壹個至多個不等[3]。疼痛劇烈,身熱口渴,便秘溲赤,脈洪數,舌紅苔黃者為實證[3]。治宜清熱疏風,解毒活血[3]。可用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等;外用金黃膏貼敷,腐肉不去用九黃丹或五五丹;若瘡面大,腐肉難脫,則應手術切除,腐去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紅膏[3]。

5.2 虛證

初起瘡形平塌,根形漫腫,色晦暗,不甚疼痛,成膿遲,膿質清稀,神疲少食,面色無華,脈數無力,舌絳或淡者屬虛證[3]。若偏於陰虛者,內服竹葉黃芪湯;若氣血雙虛者,內服托裏消毒散;外治法同實證,同時可加桑柴火烘法[3]。

有的文獻記載本證患部忌灸及熱烘法[1]。但當急灸足三裏穴5壯,氣海穴3~7壯,仍服涼血化毒藥;或以騎竹馬灸法灸之[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