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復師說他們就是古籍醫生,古籍修復工作最重要的是:古籍修復師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
因為古籍修復必須要依靠自己的知識來進行判斷。對需要修復的古籍的類型版本,珍罕程度,流傳程度做出判斷。還要判斷是不是名人手稿,是不是校批本。還要破解藏印,通過藏印知道作品的作者和過去的收藏者是誰。如果古籍修復師的知識水平不夠,分析不出來這些內容,那麽修復方式就無法確定,修復也就無法進行。而對於壹個經驗豐富,知識水平足夠的古籍修復師,這些問題都分析好後,其實就解決了大半的古籍修復問題了。因為古籍修復是個模板化的工作,只要鑒定好,就有現成的辦法來解決。最關鍵最難的壹步就是鑒定和分析。鑒定分析錯了,那壹件古籍就完了,只能越修復越壞。所以修復師的知識水平最重要。
除了古籍修復師的知識水平最重要外,天氣和修復用的紙張也很重要。
因為古籍修復需要用漿糊,而漿糊是非常容易變質和發黴的,所以古籍修復壹般都選在艷陽天或是晴天進行修復,目的是讓漿糊快速的幹燥,防止漿糊變質黴變。對於古籍修復用的漿糊,壹般還是采用古法制作漿糊的辦法,這樣修復出來的古籍才好看,用料配比是澱粉,明礬,水,1比1比1 進行配比混合。用這個漿糊才能將紙張材料和古籍完美的搭配起來。另外古籍修復的紙張也是很重要,紙張壹般選取紋路和古籍壹樣的紙張,而且紙張的顏色要比紙張顏色更暗淡,這些才不容易看出修復的痕跡,這是利用的是對比度低邊界更模糊的原理。可見古籍修復的紙張和漿糊也是精挑細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