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當代武俠小說,很多人習慣把“金”和“金”並列。但如果對比金庸和古龍的作品,就會發現他們的風格大相徑庭。
古龍的小說幾乎全部是從江湖的角度敘述的。以《三少爺之劍》為例,很難看出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麽時候,而金庸的作品大多時代感很強。比如,《射雕三部曲》比較典型。
作品風格不同的原因在於兩位大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領域不同,導致作品風格不同。——金庸的作品有著厚重的特點,尤其是《射雕三部曲》喚起人們的故鄉情懷。所謂“報國利民,俠士”已經成為很多武俠小說愛好者的***同價值觀。古龍作品的特點是靈巧。——古龍以其別出心裁、大膽創新的思想贏得了無數讀者,尤其是在精神活動和情感描寫方面。
由於側重點不同,故事中人物的命名也有所不同:有人認為古龍擅長命名男性,而金庸擅長命名女性。
古龍的男性名字真的是讓人耳目壹新,印象深刻:李尋歡,魯香川,甚至西門吹雪。這些名字給人的第壹印象就是蘊含著濃濃的武俠氣息。
比如金庸的女名,穆的名字取自《詩經》,比如他的名字取自《黃帝內經》。這些名字讓人感覺內涵豐富。
所以很多讀者喜歡做壹個比較:金庸和古龍誰的命名更好?
個人認為,作為壹個武俠愛好者,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其實這也是壹種另類的“華山論劍”。以《射雕英雄傳》中的場景為例:紅色氣功以功力見長,而黃以功力見長。在武功上,東邪和北丐實力相近,各有所長。很難互相競爭。
同樣,金庸,只是名義上,也屬於大力功夫的範疇。他的作品是基於浩如煙海的書籍和古籍,需要多年的積累。所以金庸的名字喜歡引經據典,古龍則類似於輕靈靈巧。對於壹個善於調動情緒的作家來說,他的名字喜歡給人壹見鐘情的印象。
所以個人覺得各有各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