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從1372年起,中國明清兩代冊封使就把 *** 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誌。
早在1403年有關中國海上航路的《順風相送》壹書便記載有釣魚嶼。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冊封使徐葆光在《中山傳信錄》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閩安鎮出五虎門,取雞籠頭,經花瓶嶼、彭家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
1971年12月,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 *** 、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臺灣的附屬島嶼。
它們和臺灣壹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 *** 等島嶼最遲從明代起便是中國領土。
這壹事實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確實承認”。
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壹書中便清楚地記載了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並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等於承認 *** 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
日本人高橋莊五郎也曾指出, *** 等島名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臺灣附屬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等相同,而日本則沒有用“嶼”的島名。
日本 *** 稱 *** 隸屬沖繩縣。
然而,沖繩被日本吞並之前的琉球王國***有36島,其中根本不包括 *** 。
日本人林子平1785年在《三國通覽圖說》中便附有琉球三十六島圖,並用不同顏色標出了釣魚臺、黃尾山(黃尾嶼)、赤尾山(赤尾嶼)。
1805年日本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圖》也把琉球的36島逐個劃在圈內,而把中國臺灣省的 *** 、黃尾山、赤尾山與花瓶山、彭佳山並列畫出,並特意在其上端各畫上壹個小圓圈,以示與琉球36島有別。
據中國學者鞠德源考證,1838年前後,
由於負責接待清朝冊封使的琉球人錯把那霸西部近海“慶良間列島”中的“久場島”和“久米赤島”的名字套用在黃尾嶼和赤尾嶼上,不僅誤導了當時清朝的冊封使,還被1885年日本明治 *** 覬覦 *** 所利用。
若屬同壹地方,則顯然不僅也已為清國冊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稱,作為琉球航海之目標。
故是否與此番大東島壹樣,調查時即立標仍有所疑慮”。
由於日本動詞在賓語之後,所以 *** 被日本改為“魚釣島”,但直到二戰後日本壹些官方文件和地圖仍使用黃尾嶼、赤尾嶼等中國島名。
日本把 *** 列島改稱“尖閣列島”,最早是把《英國海軍水陸誌》海圖中的“Pinnacle Islands”翻譯為“尖閣群島”,1900年才稱“尖閣列島”。
這比中國命名至少晚了近500年!
2013年4月,東京前知事石原慎太郎曾試圖為“購買” *** 籌集捐款時,約1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072萬元)的捐款未使用而被用作基金,失去其用武之地。
2016年,東京都知事建議日本 *** 建設 *** 。
古代記載
中國最早發現、開發 *** ,通過先占取得 *** 。
*** 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進行捕魚、采藥、避風、休息等活動的場所。
至晚到明代就已經被中國人民發現、利用和命名。
《更路簿》、《順風相送》等中國古籍完整記載了中國漁民在此海域的航線。
在1895年前長達5個世紀的時間裏,中國壹直在平穩地行使這些權利。
琉球原是明、清兩朝的藩屬國,向明、清朝貢,明、清兩朝均派遣使臣對琉球諸王進行冊封。
所記《使琉球錄》等官方文書,詳細記載了前往琉球途經 *** 、黃尾嶼、赤尾嶼的航海經歷,反復確認了中琉邊界,史實說明 *** 不屬於琉球的範圍。
中國 *** 有效統治和管理 *** ,鞏固了 *** 。
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鎮守福建的將領汪大猷在澎湖建立軍營,遣將分屯各島,臺灣及其包括 *** 在內的附屬島嶼在軍事上隸屬澎湖統轄,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晉江管理。
1562年(明朝)《籌海圖編》、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壹統輿圖》均有清晰規定和標示。
日本欲占
1786年,日本仙臺藩人林子平制作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已列出 *** 群島,並註明這是中國往琉球的航道。
1884年,日本福岡人古賀辰四郎聲稱“發現” *** 及其
附屬島嶼,並向日本內務省申請劃入日本國界日本內務卿山縣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務卿井上馨。
井上馨於1885年覆函說:“此島嶼近清國之境,較之前番勘察已畢之大東島方圓甚小,且清國已命其島名。”山縣有朋因應井上馨建議,覆函沖繩,拒絕馬上在 *** 訂立國標,並在信件強調事件“勿讓傳媒得悉”。
1885年,日本通過實地踏查,了解到 *** 及其附屬島嶼富藏鐵礦資源,為"貴重之島",便想竊取。
日本侵占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尾聲時,日本於1895年1月14日通過內閣會議決定,聲稱 *** 為“無主地”,在 *** 建立標國標,正式劃入日本版圖。
4月17日清朝大臣李鴻章同日本簽定《馬關條約》,註明將“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與日本,條約又指明兩國將按照此壹條款,以及條約粘附的臺灣地圖,另行劃定海界。
在時序上, *** 及其附屬島嶼的占領與《馬關條約》及甲午戰爭有關,但日本人認為 *** 並非從清朝光緒年間簽訂的馬關條約中所割讓,中、日雙方此後亦沒有正式劃下仔細的海界。
“統壹標註”
”據日本《產經新聞》2014年3月19日報道,為了強化國際社會對 *** 和獨島等有爭議島嶼的“日本 *** 意識”,日本外務省開始對這些島嶼的英文名稱進行統壹標註,並在日本 *** 發行的英文地圖上予以標記。
日本首相官邸認為,這種混亂的標註“不利於日本 *** 在國際社會宣示對這些島嶼的 *** ”。
為此,決定進行統壹的英文標註。
日本外務省表示,東京奧運會將於2020年舉行,屆時將會有大量的外國遊客來日,因此,外務省將敦促民間的地圖出版機構遵循 *** 的指導原則,在 *** 等島嶼的英文標註中,采用日本 *** 的統壹標註。
經濟意義
石油資源
日本覬覦 *** ,不僅是因為 *** 的戰略資源,還是因為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不僅蘊藏有大量石油資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日本對東海的調查投入大量資源,按照日本前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說法,這些海域中埋藏著足夠日本消耗320年的錳、1300年的鈷、100年的鎳、100年的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物資源和漁業資源,獲得這些海域,將使日本由資源小國而成為東亞的資源大國。
東海的油氣儲量大約77億噸,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漁業資源
*** 是我國東海靖魚場,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太平洋黑潮流經,帶來大批魚群,我國浙江、福建和臺灣等地的漁民經常到這壹帶捕魚。
這個港灣還盛產飛花魚,臺灣省基隆、蘇澳兩地漁民,常靠此漁區生存。
主要捕撈品種有:綠鰭馬面鲀、黃鰭馬面鲀、短尾大眼鯛、鮐魚、馬面魚、馬鮫魚、竹莢魚、藍圓鲹、青砧魚、紅鯁魚、鮀鰹、鯊魚類等,鯖魚、紅衫魚、飛花魚、鰹魚、文鰩魚、大小黃魚、帶魚等也很豐富,年可捕量達1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