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polliwog。
蛙和蟾蜍的水生幼體。與蠑螈幼體相比,其體短、卵形、尾寬、口小、無外鰓。內鰓被鰓蓋覆蓋。大多數蝌蚪為草食,有些種為肉食,甚或食其同類。其變態順序是∶前後肢發育→尾消失→腸縮短→鰓消滅→肺發育。變態完成後便成為小蛙離水登陸。
[編輯本段]拼音
kē dǒu
[編輯本段]拉丁名
Rana limnocharis Boie、R.Plancyi Lataste R.Nigromaculata Hallo-well
[編輯本段]別名
活師(《山海經》)、蛞鬥、活東(《爾雅》)、蝦蟆子、玄魚、玄針(崔豹《古今註》)、蝦蟆兒(《本草拾遺》)、聒子、蝦蟆臺、蝦蟆粘(《爾雅翼》)、懸針、水仙子(《本草綱目》)
[編輯本段]食性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質齒刮食藻類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蟲等小動物屍體,它們也會成群啃食。有些種類的蝌蚪沒有角質齒,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則以過濾水中浮遊生物為食。此外,艾氏樹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會定期回來產卵餵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夠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殘殺的現象。如果妳是自己餵養,那麽就給它們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裏自然的,壹般都是吃水中的浮遊生物。蚊子的幼蟲、浮遊生物、魚蟲等等。當然也可以亂丟,幹面條末,肉末,小魚蟲,面包屑,各種昆蟲,水草……
[編輯本段]變態發育
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壹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由於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能幫助蝌蚪在水中遊泳。口出現後,以唇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萎縮;隨著咽部皮膚褶與體壁的愈合而形成鰓蓋,並在體表的左側,或在腹面中部或後方保留1個出水孔,由鰓腔內的內鰓進行呼吸,隨著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遊離的氧。發育到壹定時期,有的先長出後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從鰓蓋部位長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長出前肢,再長出後肢,如蠑螈。隨著尾部逐漸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幼小成體。有尾目中的鰻螈等終生有鰓,營水生活。蝌蚪經變態而發育為成體的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肺魚的幼體外形略似蝌蚪,在肺魚分布區尋找蝌蚪應該註意。
[編輯本段]藥用價值
◇藥 材 名 蝌蚪
◇拉 丁 名 Rana limnocharis Boie、R.Plancyi Lataste R.Nigromaculata Hallo-well
◇名稱考證 活師,蛞鬥,活東,蝦蟆子,玄魚,玄針,蝦蟆兒,聒子,蝦蟆臺,蝦蟆粘,懸針,水仙子
◇來 源 蛙科動物澤蛙、金線蛙或黑斑蛙等蛙類的幼體。
◇功 效 清熱解毒。
◇主 治 治熱毒瘡腫。
◇性味歸經 甘、寒;脾經。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經埋藏化水後搽敷。
[編輯本段]古籍記載
①《本草拾遺》:“蝦蟆兒生水中,有尾如鮽魚。取青胡桃子上皮和為泥,染髭發壹染不變。(其)卵主明目。
②《本草綱目》:“蝌蚪生水中,蝦蟆、青蛙之子也。狀如河豚,頭圓,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無足,稍大則足生尾脫。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以水香之,雲不生瘡,亦解毒治瘡之意也。”
[編輯本段]文藝作品
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拍攝於1961年,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獎、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壹等獎、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屆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和第壹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壹群可愛的小蝌蚪出世了,但是,“誰是我們的媽媽呢?”於是,壹場有趣而感人的尋親之旅開始了。在把大眼睛的金魚、白肚皮的螃蟹、四條腿的烏龜甚至大鮎魚都誤認為媽媽後,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它們的親媽媽——青蛙。
[編輯本段]新含義
蝌蚪是對百度百科蝌蚪團的成員的稱呼。百科蝌蚪團是完全屬於網友自己的團隊。團隊名稱就是由網友創意並提名的。蝌蚪團會聚了百度百科的熱心用戶,擁有壹批愛知識,有能力,並有誌於將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建設得更加宏偉優質的成員。百科蝌蚪團是由百度百科的熱心用戶在2007年4月12日所組成的團隊,擁有壹批愛知識,有能力,並有誌於將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建設得更加宏偉優質的團員,他們就被叫做蝌蚪。
[編輯本段]詩人蝌蚪
蝌蚪,原名陳洋,女,1954年生。與丈夫,著名的“朦朧詩人” 江河同為新詩潮詩人,寫作之余研究佛學,還寫小說。1987年3月早春的壹天,在寓所用壹把精致而鋒利的手術刀割斷了大腿上的靜脈,血流得滿屋都是,當江河歸來時,發現她的眼睛還睜著。是江河替她合上了雙眼。
蝌蚪至死都愛著江河,並不為江河的不忠抱有敵意。她的死,僅僅是為了愛自身。這位固執的女子直到在臨死前寫的文章裏還固執地相信:“愛,只是妳壹個人的事,跟別人沒有什麽相幹,甚至跟他都不相幹。妳愛,這就夠了,就算他要分手,也不會使妳變成心中無所愛的空心人。愛不是雙邊的,只要我愛就行了,也不壹定要記對方知道。”她原諒了江河的不忠,甚至對江河的不忠抱有相當大的理解;愛屋及烏,對江河的新情人也毫無敵意,直到臨死前也對她飽含理解。
蝌蚪在她的遺作《家.夜.太陽》壹文中曾這樣寫道:“妳知道他在愛著壹個女人,那是什麽樣的感情妳不想弄清。妳對那人寬容,因為妳知道這個世界很大,人的心是沒有邊際的。妳愛不愛妳這無關緊要,妳關心的只是自己愛不愛他。當妳把他的壹切的壹切都拋開不想時,當他只作為壹個人站在妳面前時,妳知道妳需要的就是愛他,至於他如何動作,這無關緊要。妳關心的只是妳的心。妳需要的只是形式。妳把形式當作內容,幸福只是壹種主觀感受。”
蝌蚪是青蛙的童年,青蛙是春天的象征,純潔因而成為蝌蚪的稟性。她在春水中遊戲過,也歌唱過、愛過----然後死去,也是在美麗而憂傷的春天,用汩汩的鮮血代替春水作最後的洗禮!
愛是否值得人們用鮮血和生命作代價,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蝌蚪的死,這愛的存在提供了壹條偏激的完成方式:這種方式從前就存在過,將來也未必會斷絕。只是作為壹個女詩人而選擇這種方式,更讓人感受到這種方式的份量和愛的沈重。
而蝌蚪的丈夫江河呢,這位當年與北島、舒婷、顧城、楊煉四人名噪壹時的著名朦朧詩人,這位寫下了《星星變奏曲》、《紀念碑》、《太陽和他的反光》、《祖國啊,祖國》待壹系列優秀詩篇的詩人,面對妻子為情而盡的自殺方式,他的靈魂深處會劇烈地顫栗麽?
據說顧城曾對蝌蚪的死作過很高也很動人的評價:“她死得真美麗。”
不知這句話能否為他自己六年後的自盡找到了壹條註腳?